信鬼不信神 贵州苗人神秘的洞葬悬棺

[复制链接]
查看222 | 回复0 | 2019-12-19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贵州境内多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小溶洞随处可见。相传,高坡苗人从开始实行洞葬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高坡的苗人把洞葬叫作“把个杜”三个字,据说,“把个”是洞的意思,“杜”则是苗语的,合起来的意思就是“洞里面的鬼”。苗人说,洞葬在高坡“多得很”......
洞葬的阵容
  在一座无名山的顶部,一个40米高、70米宽、纵深百余米的天然溶洞内,存放着不下两百具棺柩。在洞口光线的照射下,一簇簇灌木的叶子全部呈半透明色,美得炫目,而夹杂其间的却是陈旧的棺木……生长与死亡,就以这样的方式和谐共存着。
  从贵阳城出发,经花溪、青岩、黔陶至高坡,路程仅48公里,乘车约两个小时后,已自海拔1000米攀升到1500米。高坡乡属高寒山区,最高海拔达到1712.1米,北高南低。北部为高山台地,高坡之所以得名,大抵由此。境内多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小溶洞随处可见。相传,高坡苗人从开始实行洞葬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石门
  进高坡,石门是必经之地。石门,古来即是高坡门户,地处高坡乡西北端,当地有山名石门,其山势险峻难言,苗人依断壁悬崖,筑为营盘,易守难攻,千百年来,高坡苗族据此天险,与外界隔绝,耕织自足。
宽广的洞葬洞穴
  石门营盘方圆约有数十亩,旧貌早已不复存在,仅有遗迹尚存。行至营盘的前沿,脚下便是极陡峭的山壁,远眺群山,依稀可以想见昔日刀光剑影的景象。据此地利修筑防御工事,纵有千军万马,想要攻将上来,亦非易事。当年用土石砌就的防护墙如今长满青苔,残破不堪,如果不是村民杨玉廷指点,几乎看不出是人工修建的。
  杨玉廷说:“那还是天顺皇帝年间的事情了。当时有一个老人是苗人的领袖,名字叫‘干把猪’,他把苗人组织起来,还专程到都匀去借粮。回来以后,就有人向官府通风报信,说是高坡苗人起义,要造反。官府听信诬告,立马征调士兵前来围剿,打到石门,我们这里的地形高,又有悬崖险壁,营盘的墙修得比人还高,官兵根本就没得办法攻陷,结果还是叛徒趁半夜里守卫的苗兵打瞌睡,将葡萄藤从营盘扔到山下,这才叫官兵给攻破。”这一战史称“石门山战役”,那是明朝天顺三年(1459年)间的事。战争打得极为惨烈,主帅白圭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到,此役共斩苗人首一万余级,俘获男妇近七千人。石门山得名于山脚两块如门对峙的巨石,就在此处,便有贵州水东宣慰同知宋氏大破苗寨后手书的摩崖石刻“永镇边夷”。
51页            





上一篇:身高0.7米女子将生下第3个孩子
下一篇:世界上最贵的舌头 投保1000万英镑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