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我国山脉的走向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复制链接]
查看215 | 回复0 | 2020-5-20 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山脉的走向,极大程度地影响着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的气候变化类型,从而产生出不同的气候类型和纷繁多样的林木景观,本文以最为通俗易懂的思路,以杂文散文的形式,试着去探索一下我国的山脉走向,位置,高度等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情况,本着以点映面的宗旨,望各界人士给予不同的声音和意见。
        首先我们先罗列一下我国主要的山脉:自北向南往下数依次是(青藏高原由于参考意义不大,其山脉不做罗列):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祁连山、阴山、燕山、太行山、秦岭、大别山、武夷山、巫山、南岭。
        这些山脉,我试着来分一下他们的走向,
        1)东西走向的是:长白山、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祁连山、阴山、燕山、秦岭、大别山、南岭,共10条。
        2)南北走向的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太行山、武夷山、巫山、共5条
        可见,我国的主要大型山脉走向以东西走向为主,由此一来,便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情况,就是各地的气候类型,极大程度上收到了山脉与山脉之间的影响,出现不同的气候类型特征。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山脉是如何将中国的气候逐个逐个的“割据一方”的。
        首先,我们来到新疆去看看。
        新疆地区幅员辽阔,有人曾说“不到新疆不能感到祖国国土之宽广”,确实新疆的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6。新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极旱荒漠气候,蒸发量十分大,是亚细亚大陆的地理几何中心,因此水汽极其难以进入该地区形成降水。而地质山脉的作用,更是决定了该地区的绿色分布,在这样的大气候之下,有水便意味着有绿洲,有绿洲便意味着人文,社会,经济,农业等等。在天山以北的是北疆,天山以南的是南疆,南疆北疆的差别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水。北疆由于水汽没有收到山脉的阻截或减弱的传送,比起南疆来说湿润,多雨,多雪,在温带大陆性极旱荒漠气候的大环境下,可以延伸出另一种气候类型,就是温带大陆性草原气候,阿尔勒地区更是出现亚寒带针叶林的景观,这和全球最大的一股暖流---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其由西向东穿越东欧平原和俄罗斯中部草原时,在到达南西伯利亚地区时没有被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所阻隔,从而将暖湿气流带到这一地区并形成有效的降雨降雪天气,导致了北疆和南疆出现了不同的气候和地貌景观,而北疆也是新疆经济开发最早,发展最前的地区,同时大量的汉族人也居住在北疆的经济开发城市群中。
        第二,我们到华北的内蒙-晋冀的燕山山脉走走。
        自古以来,中国的核心统治区域,北达燕幽-蒙阴一带,最北也就是长城一线,再出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势力范围,而历朝历代在对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攻防战从未休止过。从地理角度归因可看出,出了长城以北,就是荒凉、广袤的游牧文明,气候是清一色的温带草原,温带沙漠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高温短促,在古代依靠农业立国的情况下,粮食农耕的兴旺衰败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一个政权或一个部族的长治久安,是国家经济的基石。而长城以南,则是温暖的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水土肥沃,沃野千里,是发达的农耕文化。因此,北方政权想要得到壮大,最终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向南发展。而燕山山脉,就是划分我国季风气候和非季风区的一条决定性山脉,在这条山脉的北面是茫茫草原大漠,南面则是沃野千里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冬季每每北方蒙古高压的冷空气侵袭是,坝上地区气温可以24小时内由十几度降至0摄氏度或以下,而地处燕山南边的北京天津却极少降至0摄氏度以下,两地温差可以达10度之多。试假设燕山不是东西向的,是南北向,或秦岭、南岭都是南北向的,那中国的历史将需要重新编写了,哈哈。
        第三,我们将两条山脉一同讨论,秦岭、南岭山脉。
        这两条山脉,决定了我国中东部主要人口和城市核心区域的气候格局。秦岭至阴山-燕山一带,是温带季风气候;秦岭至南岭一带,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岭以南,是南亚热带-热带气候。这两条分别横卧在我国中东地区中部和南部的山脉,不仅将不同的水汽,温度分配了在各自的地区,也孕育出了“北方”“南方”这两个中国方位的概念,也可以视为一个传统划分中国南北方的两条山脉。很多人都认为,秦岭-淮河以南的土地均为我国的传统南方地方,但是南岭南北所呈现的景象,无论是气候,水热,水土,人文,社会都有两个质的区别,秦岭以南,南岭以北的地区,水土湿寒,表热水寒,湿寒之气极重,因此这一地区的大部分居民都需要食用辣椒以驱除体内的寒气湿气。而南岭以南的广西、广东,海南地区,水土湿热,表热水热,湿热之气极重,因此这一地区的大部分居民都需要经常祛湿解热。原因就是南岭山脉对寒气的阻隔作用,每每冷空气南下之时,巨大的山脉阻隔作用将大量的冷气团阻隔在南岭北坡迎风坡区,只有少数的冷空气可以在山间空隙突破或直接爬坡翻越南岭后方能到达两广地区,影响已大打折扣。同理东南的暖湿气流要想翻越南岭到达北坡,也需要这一个过程,但是有一个物理性质却决定了南北坡能均湿,但不能均寒,在物理性质下,冷空气性质较重,是下沉的运动,气压是高气压团,暖空气性质较轻,是上升气流,是低气压。因此暖空气的爬坡能力大于冷空气的爬坡能力,所以当东南季风携带暖湿气流吹来时,比起东北季风的干冷气团更容易翻越山脉的刚性屏障,翻越山脉后能量不会减弱太多。所以,南岭的南北坡能均湿,但是均寒却较为难之。当然这只是造成这一情况的一个要素,因为本文只谈论山脉的作用,因此其他因素的作用,则暂不开展谈论之。
        最后,从以上的若干论点可以看出,我国的山脉走向和分布,极大程度的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将我国划分成为了不同的气候区域,也决定了该地区日后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特征,方向。而顺带在此提一下美国的情况,美国的山脉基本上是南北走向的山脉,而且均是高大的构造山脉,因而美国的水平均温线排列比起中国简单很多,各地的季节差异不会如我国般巨大,但亦有一点需要提出,由于北美大陆北面的哈德逊湾深入大陆内部,能完全没有陆路阻隔的情况下将北冰洋的冷气压团传送到北美中部,但这其中山脉的阻隔作用的偏少亦不能忽视,因为和哈德逊湾差不多纬度的亚洲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在冬半年有著名的全球最强大的冷高压存在,但山脉的原理作用下,则有着了不同的气候分布机理。





》》》玉璞集匿名用户:
欢迎各位地理爱好者发表意见交流心得

》》》玉璞集匿名用户:
想把这帖子顶起来,让各位地理的爱好者都可以分享交流~谢谢!

》》》玉璞集匿名用户:
终于都有人回响了,实在太感谢了,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玉璞集匿名用户:
应该影响最大的不是山脉,是纬度。

》》》玉璞集匿名用户:
山脉的形成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话题,不过气候的话,很大一部分还是跟现在的环境联系在一起

》》》玉璞集匿名用户:
我觉得太阳的直射与斜射、日照时间的长短,是引起气候不同的根源,山脉的走向、海洋的分布是气候变化的基础。

》》》玉璞集匿名用户:
其实我一直想知道沙漠对于全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其次为基础来看待绿化

》》》玉璞集匿名用户:
长白山我感觉是南北走向的啊

》》》玉璞集匿名用户:
对地理研究不太多,但是我觉得不光山脉对气候影响大,现代社会中人类活动对i气候影响应该是最大的,修建水库、乱砍乱伐、填海造田这一样一样的对气候都有非常大的影响,环境改变日照改变温度改变植被改变气候怎能不变?




上一篇:【科技】仅依靠太阳光就能运行的石墨烯质宇宙飞船面世啦[1P]
下一篇:【人文】略显“木讷”的梅贻琦为何能让清华发展壮大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