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四川宝兴“怪石迷宫”

[复制链接]
查看185 | 回复0 | 2019-12-19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提示:宝兴发现大面积石林!近日,雅安宝兴...
雅安宝兴发现石林奇景
雅安宝兴发现石林奇景
    “宝兴发现大面积石林!”近日,雅安宝兴县野生动物摄影师兼业余探险者高华康从大山里带回消息。位于宝兴灵关镇的“近空石”,其绵延数十平方公里的神秘“怪石迷宫”,也由此走进大众视野。
    空山中聆听“婴儿奏鸣曲”
    “在宝兴县灵关镇大沟村,当地农民中盛传有‘怪石迷宫’耸立在高山林间,但从来没有外人亲见过。”一听到这个“传说”,高华康来了劲,决定前去一探究竟。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热心“怪石保护”的当地人王廷强。王廷强是最早发现“怪石迷宫”的村民之一,一次上山采药时,他发现了怪石群,从那时起,每年他都会到这里来一两次,义务巡逻,防止砍伐林木和破坏石林的行为出现。因此,说起到“怪石迷宫”探险这件事,两人一拍即合。
    6月初,高华康与王廷强等来自大沟村的8名当地向导一道,踏上了探险之旅。他们从大沟村出发,沿着一条废弃的公路行走了5个多小时,来到了一个被村民称为“近空石”的地方。这里地处宝兴和天全两县交界处,海拔高度800到3000米。天阴雨湿,密林水响,走了不多久,一片色彩缤纷的广袤“海洋”展现在眼前:漫山杜鹃花如彩霞汇集,祥云飘飞。作为一种适应性极强的山地植物,随着海拔高度从低到高变化,庞大的杜鹃群落展现出色彩和花期的次第差异。
    人在花下走,惊起了众多珍禽异兽。密林幽谷里,野生箭竹丛中,随处可见珍稀野生动物留下的脚印、咬痕、粪便等活动痕迹。“经过分辨,这些痕迹可能是由大熊猫、小熊猫、扭角羚、青羊、毛冠鹿、野猪、野鸡等多种珍稀动物留下的。”从事了30年野保工作的高华康,不但喜欢用影像记录和传播自然之美,也对野生动植物有着自己的研究心得。
    在“花海”里穿行了又5个小时,一行人终于进入“近空石”的中心区域。黑夜将至,探险者们用塑料薄膜撑起一个天棚,生起篝火,在山风里依偎着取暖。
    就在此时,一阵婴儿般的啼哭划破寂静夜空,声音在黄昏的空谷中回荡,让人有些不寒而栗……原来,这是一种被当地人唤作“娃娃鸡”的珍稀鸟类在啼叫,学名红腹角雉,名列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名录。这种鸟在天黑前上树歇息,天明后又下树活动。进出巢穴前,它都会放开歌喉,来一首“婴儿奏鸣曲”,故有了“娃娃鸡”的俗名。
    怪石群让人迷路“打转转”
    在高华康和向导们进入丛林的第3天后,“怪石迷宫”终于出现在眼前:造型诡异的怪石呈带状分布于原始森林之中,在“近空石”山脊上绵延了数十平方公里。
    这些石头造型千奇百怪,既有高达数十米的刀型石壁,也有可供数人坐卧的石头“沙发”,还有形状像乌龟、飞机、炮弹等的石头。怪石群彼此联通,四通八达,形成了由曲折小径连接的石林群落。置身其间,若只是沿着巨石之间的小路埋头乱撞,很容易在这石林里“打转转”。故而,当地乡亲便将此地唤作“怪石迷宫”。
    高华康与向导们沿其中一条仅能通过一人的石缝穿行,大约走了半小时左右,最后从另一处石缝里钻了出来,不过,他惊奇地发现,四周的景物竟然和他们刚进石缝时的景物非常相似。“我们都搞不清楚,究竟是在原地打转转,还是到了另外的地方。”
    还有令人奇怪的,是当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时,往往是一段路边有水流潺潺,而走到了另一段路时,路边的水流便突然消失了。在纵横交错的石壑之间,也是有些地方有流水,有些地方没流水;一些地方虽然表面看不见流水,但能够听到石头下面的水声。此外,在一些大石中间,像漏斗一样,深不见底,被称作旋口。高华康试着捡起一块石头扔进去,没想到,洞里响声一直不停歇,“不知它到底有多深”。
    “怪石迷宫”形成需要数十万年
    规模如此巨大的“怪石迷宫”,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疑问笼罩在高华康心头无法解答。问询当地乡亲们,大家也是纷纷摇头。
    于是,高华康就找专家求解。雅安地理研究专家、四川农业大学退休教授曹宏仔细辨认了现场照片:“这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这里有石灰岩地区的地表常见的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等各种地貌形态。和大名鼎鼎的云南石林成因相同。”
    对于这处奇观的形成原因,从事了大半生史地研究工作的曹宏认为:“在裸露的山脊上,昼夜间日照和温差的变化使石灰岩出现热胀冷缩,随后迸裂形成裂缝。降水便从这些裂缝流过,石灰岩可溶于水,随着水流不断冲刷,裂缝逐渐扩大,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千奇百怪的‘怪石迷宫’,也因此造成有些地方有水,有些地方又断流的情况。”
    据曹宏初步推断,要形成如此庞大的怪石群,至少需要数十万年。
    此外,由于喀斯特地貌环境复杂多样,森林生态空间广阔,所以蕴含着丰富的动植物种类,像石林上面生长的杜鹃花就分为多个品种,在海拔较低的地方,生长着高大的乔木类杜鹃,而随着海拔的升高,低矮而交错生长的高山杜鹃又成了“主角”。
        





上一篇:遗传学家称世上根本不存在“孔子后裔”
下一篇:重庆工商大学上万黑蛾飞舞现深秋奇观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