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几种发热的治疗

[复制链接]
查看125 | 回复0 | 2020-10-29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兽医学对发热的认识,范围较为广泛,有时体温高于正常属发热,有时体温不升高只要出现热象,亦属热症。由于引起发热的原因较多,症型较为复杂,所以,在临床中对发热必须进行辨证施治,抓住其本质。笔者在多年的中兽医教学和临床工作中,采用中兽医药进行治疗,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简介如下,供同行参考。


1气分实热


荆州区义和村三组白猪1头,体重90kg,于2003年5月10日就诊。主诉:患猪发病已有6d,现一点也不吃。见症:呼吸气粗,口渴,贪饮,大便秘结,尿液短赤,且全身出汗,腹下股内侧被毛湿润,舌苔黄燥,口色鲜红,脉象洪大,体温40.3℃。治疗:处方用石膏50g、知母25g、甘草20g、粳米30g、大黄30g、芒硝40g、银花20g、连翘20g、黄芩20g、栀子20g、麦冬20g。水煎胃管灌服,每日1剂,连服2剂,体温降至正常,大便亦通,第三日、四日本方减去大黄、芒硝,加党参20g、山楂15g、麦芽15g、神曲15g。第五日治愈。


2气虚发热


公安县埠河镇养猪场母猪1头,体重80kg,于2005年7月3日就诊。主诉:患猪近20d来食欲就不好,无精打采,经常昼夜发热不退,近两天又拉稀了。见症:呼吸短促,行走无力,食少腹胀喜欢往草里钻,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治宜甘温除热,处方用党参25g、黄芪25g、白术20g、升麻15g、柴胡15g、陈皮20g、煨豆蔻25g。水煎胃管灌服,每日1剂,连灌3剂显著好转,如上方减去豆蔻又连灌3剂治愈。


3阴虚发热


公安县新平村养猪场白猪1头,体重85kg,于2006年2月26日就诊。主诉:该猪近20多天来就食欲减少,午后常耳鼻稍热,出汗,近几天还时见躁动不安。见症:形体消瘦,毛焦无光,口鼻干燥,粪干呈球状,舌红无苔,脉细数。此因肾阴不足,虚火上浮所致,治宜滋阴降火,清源培本。处方用黄柏、知母、麻黄根各25g、龟板(先煎)、浮小麦、龙骨、牡蛎各50g、熟地、山萸肉各40g、黄连10g。水煎胃管灌服,每日1剂,连灌3剂低热减而未清,汗出,口鼻干燥明显减少,余症亦有好转,舌脉如前,药症相符。守前法照方减去黄连配3剂,煎服法如前。日后随访,服3剂后诸症悉平而愈。


4瘀血阻滞发热


荆州区新风村三组母猪1头,体重95kg,于2006年4月8日就诊。主诉:该猪在两月前因流产后,时有腹部胀痛,常回头顾腹,蹲腰摆尾,近半月消瘦明显,入暮就耳鼻稍热,烦躁易怒,食欲还好。见症:腹部按之无积块,舌质紫黯,舌面瘀斑,脉沉涩。此属瘀血内阻肝气不和所致的血瘀低热,治宜活血化瘀。处方用当归、桃仁、红花、延胡、香附各25g、赤芍、牛膝、蒲黄、五灵脂、柴胡各20g、川芎15g。水煎胃管灌服,每日1剂,连灌3剂腹部胀痛消失,再不回头顾腹,吃食倍增,低热减半,舌面瘀斑消失。拟滋阴清热行瘀通滞。照前方去牛膝、红花、柴胡、赤芍、加白薇、干地黄、黄芩,配3剂,煎服法如前。药后低热已退,后以气血双补巩固疗效。




上一篇:猪测体温时最基本操作方法
下一篇:使用猪三联苗的具体方法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