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荠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复制链接]
查看171 | 回复0 | 2020-11-20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荸荠叶枯病是荸荠栽培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在荸荠栽培地区均有发生,且危害严重。


发病初期,管状叶上出现针尖大小的小黑点,黑点外围褪绿变黄,随病情发展,黑色小斑点扩大成直径2-4毫米的圆形或椭圆形黑色病斑,病斑周围变黄色。发病严重时,管状叶子于7-8月间即大量黄枯,失去光合作用,地下部的球茎(荸荠)很小或不能形成,严重影响荸荠产量。叶枯病菌冬季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荸荠生长季节,产生分生孢子借风传播并侵染植株。


具体防治技术如下:


1、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烧毁或堆闷经充分腐熟后当肥使用。


2、发病初期,每亩用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60-80克或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克或50%多菌灵粉剂50克加15%三唑酮粉剂50克混合,兑水40-50千克均匀喷雾,对重病田块间隔7-10天再喷药一次,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上一篇:全草类中药材栽培技术之瞿麦与紫苏
下一篇:棉花、冬菜、大麦+豌豆、地膜花生(早毛豆)高效栽培技术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