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品] 北京和天津,哪个是相声的发源地,哪个是相声的发祥地,怎么个说法

[复制链接]
查看91 | 回复0 | 2022-6-14 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题:
北京和天津,哪个是相声的发源地,哪个是相声的发祥地,怎么个说法



推荐答案:
相声一词,古作像生,原指模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成为象声。象声又称隔壁象声,相声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在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模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相声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
相声起源于北京,主要用北京话讲,因此,北京成为相声的发源地,而天津则被认为是相声艺术的重要发祥地。天津最早出现相声演出是在清末民初,最初以撂地为主,后来发展到席棚演出,节目稍微正规。20世纪20年代前后,天津的茶社、书场开始接纳相声演员的演出。
相声寓庄于谐,风趣诙谐的艺术特点,与天津人爽朗热情、乐观幽默的性格颇有共同之处,很快赢得了正在兴起和发展的天津市民阶层的接受与喜爱。天津曲艺之乡的文化环境、天津人对此种休闲娱乐方式的热衷及较高的相声鉴赏能力,吸引了大批相声演员汇集津门。
自民国起,在天津的相声演员就高手云集、群贤毕至。相声界所谓“八德”的李德饧(万人迷)、马德禄(马三立之父)和周德山就常年在天津谋生,经常活跃在天津舞台的第三辈的马桂元和马三立兄弟、捧逗皆佳的赵佩茹等,在行内也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老一辈相声艺人如张寿臣、常宝昆、郭荣起、朱相臣等也先后在这里学艺、出师、成名。
而以唱功见长的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也是40年代在天津舞台成名后才在北京扎下了根。众多相声名家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天津相声的风格与特点:注重传统,讲究传统技法;民间立场,来自市民,为百姓说相声;讲究说,不排除学、逗、唱,但坚持以说为主,坚守相声这一艺术样式的根本。
正因为天津良好的观众基础、独具特色的卫派相声艺术风格和当时已超出北京的相声演员整体阵容,使天津成为当之无愧的相声艺术的重要发祥地。


其他答案: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它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较广,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曲艺表演形式。用北京话说讲,现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讲的“方言相声”。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单口由一个演员表演,讲述笑话;对口由两个演员一问一答,通常又有“一头沉”和“子母哏”两类;群口又叫“群活”,由三个以上演员表演。传统曲目以讽刺旧社会各种丑恶现象和通过诙谐的叙述反映各种生活现象为主,解放后除继续发扬讽刺传统外,也有歌颂新人新事的作品。传统曲目有《关公战秦琼》、《戏剧与方言》、《贾行家》、《扒马褂》等,总数在两百个以上。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则以《夜行记》、《买猴》、《昨天》、《帽子工厂》等影响较大。  天津是培养相声名家的摇篮。最早相声演出在清末~20年代,此间天津相声进入繁荣发展阶段,津京两地相声演员频繁往来,许多相声演员在天津演红后,又赴全国各地演出。光绪初年,北京艺人玉二福来津长期演出。清末民初,在北京扬名的相声演员有“八德”:裕德龙、马德禄、李德锡、焦德海、刘德志、张德泉、周德山、李德祥。他们都曾来津演出。建国前,天津的著名相声演员有李德锡(艺名万人迷,有“滑稽大王”之称),张寿臣(有“幽默大师”之称),马三立,侯宝林,常宝堃(艺名小蘑菇)。建国后,活跃在天津舞台上的相声演员还有郭荣起、常宝霆、苏文茂、刘文享、高英培、马志明、李伯祥、魏文亮等。相声传统曲目有300余段。天津虽然不是相声的故乡,但的确是培育相声成长发展的一块沃土。天津人民喜欢相声,相声也为天津人民带来更多的欢乐和笑声。


其他答案:
北京是发源地


其他答案:
应该是天津才是发源地


其他答案:
发源地:北京。使其发扬光大的是天津,因为天津是码头,苦力非常多,给各种街头艺术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北京人有俩钱的都去戏园子了,指着天桥这一块地养活不了足够多的街头艺人



其他答案:
不管是发源地、还是发祥地,都是天津。


其他答案:
应该是天津


其他答案:
相声这种曲艺形式最初出现在北京,但发扬光大是在天津。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