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职场] 我进公司3个月了,招我进来的人忽然问我从上家离职原因干什么?

[复制链接]
查看63 | 回复0 | 2022-6-15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题:
我进公司3个月了,招我进来的人忽然问我从上家离职原因干什么?

我进公司3个月了,是托一个男的熟人进的这家公司,他母亲和我母亲认识,所以帮的忙。
1、刚报道时,我现在办公区让去他的办公区上班,他不叫我去,不知道为什么?避嫌吗?这有什么好避嫌的?解释一下
2、前不久他忽然让他妈问我妈我从上家的离职原因是什么(我从上家的离职原因很复杂,是感情纠纷,公司让我们三个人都走),且不管我妈怎么回答(当时说是公司快不行要裁员,我们又不是傻子,不知道怎么说,没必要强调这个),就是他为什么忽然这么问?我的问题是这个


推荐答案:
职场潜规则:面试官问你从上家公司辞职的原因,究竟是在问什么?
我们会离职,无非是这几个原因:钱给少了;工作上受委屈了;公司发展受限了;自己想要折腾了…对于离职的理由,多数人心知肚明,所以导致有很多面试者不解,为什么面试官还这么在意这些大家都知道的现象。另外这都已经是上家公司的事情了,难道还会影响到下一份工作吗?

其实,我想对心里有疑议的人说,面试官的这些问题都是有意义的。问你离职原因,其实并不是再问你的隐私,而是在衡量你是否适合这份工作。刚毕业的时候,小言有一次去一家比较有名的新媒体工作,因为不适应他们的加班常态,导致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无法平衡,所以在工作了不到半年后就辞职了。后来去另外一家新媒体公司面试,当面试官问我为什么从那么好的公司离职时,我如实地告诉他们离职的原因,而当面试官得知这个原因后,推心置腹地向我阐明:其实很多新媒体公司的性质就是会加班,我们公司也不例外,如果你真的是因为这个原因辞职的,可能进入我们公司后,也会有同样的烦恼和困境。于是,他让我明确一下自己是否真的不能接受加班,如果实在无法调解这个问题的话,这份工作可能会不太适合我。当时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职位在挑选我的同时,我也在挑选职位。如果当时我掩盖这个不想加班的事实,假设我能在面试的时候给面试官一个漂亮的回答,假设我最终进了这家公司,最后是不是也会走上和前家公司一样的结局。后来,我在明确自己真的是不想加班后,我在挑选工作的时候有意避开这种有加班惯例的公司或者岗位,最后经过1个月后,我来到了现在的公司,找到了一份符合自己心愿的工作,而3年已经过去了,至今我也没有离职的想法。很多求职者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不把自己和面试官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所以一味地套用所谓的面试模板,迎合面试官的口味。这样“口是心非”的面试,会在入职后产生很大的矛盾冲突,导致自己工作没多久后就会再一次想要换工作。

虽说在面试的时候,我们不能什么都说,可是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根据自己的心愿来说。顶级猎头公司海德思哲的CEO有一句名言:Can you do the job? 这活你能干吗?Will you love the job? 这活你爱干吗?Can we tolerate working with you?我们能和你共事吗?面试官在提问离职原因,其实就是在考察求职者这些问题。
1、这活你能干吗?

能力永远都是公司最看重的关键,你是因为什么原因辞职,主动还是被动,是因为能力问题还是其他因素,面试官都希望能得到更真实的回答。当然,求职者在这一块要尽量伪装好自己,没有一个求职者原因向面试官展现自己的无能力,因为这个直接决定了你能不能进公司,而不是你或者公司考虑让不让你进。
2、这活你爱干吗?

离职的原因还有一部分是你的喜好问题,这个喜好范畴包括: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同事交往等,根据你的回答,面试官就会思考:我提供的岗位,这个候选人会喜欢吗?其中的工作内容,你接受吗?我们公司的工作方式,你OK吗?我们公司能提供晋升机会给候选人吗?当答案是肯定的时候,面试官会接着和你探讨更多,可是当答案是否时,说明这份岗位不适合你。
3、我们能和你共事吗?

如果候选人在介绍离职理由时提到了人际关系,那么面试官也会很关注。无论你提到了什么,面试官都会联系到自身。我的公司有没有类似问题?这个岗位面对的同事中,有没有类似性格的?面试官不希望招进来的人很快就因为不满意离开,所以尽可能挖掘他在前一家公司的所有不满,对照自己公司的情况,才能做出合理的招聘选择。

当然,对求职者来说,言多必失。如果你对公司的抱怨太多,也会让面试官思考一个新的问题:到底是这人不行,还是他老东家不行。所以在这个问题面前,我们要尽量坦诚点但也要学会一定的委婉。最后,不管面试结果如何,求职应该都要明确一点,面试的目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而不是强求拿到所有offe


其他答案:
实话实说呀。
就算是公司做不走了,你也至少有了心理准备,早做打算呀。


其他答案:
题主的“问题”是“因人而论”的问题,解铃还须系铃人,题主的“疑问”应当直接与“该人”沟通了解才是,在这里“海搜”是不恰当的方法。
由于一个人的“想法”让他人“猜度”,会因看客的不同而存在非常多的“答案”,很可能所有的“答案”都是错误的,都没有猜中“该人”的“想法”,反而会搅得题主思绪混乱的。
最佳的方法应当是题主以“答谢该人帮助”的“思路”去邀请“他喝茶”(或喝咖啡、吃饭等),在无旁人打搅的情况下,和颜悦色的“唠嗑”,从中探出“原委”来,打消题主的“顾虑”才是。
要知道“疑心生暗”,迟早会出问题的,不如早做了断才是。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