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市冷凉山区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

[复制链接]
查看230 | 回复0 | 2019-12-30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该文简要介绍了忻州市冷凉山区马铃薯发展现状与推广良种,总结了马铃薯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冷凉山区;良种推广;种植技术;优质高产


池吉平。 山西忻州市冷凉山区马铃薯高产种植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2018,38(23):50-51.


马铃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土豆、山药蛋、洋番薯等。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 C和矿物质,其所含的维生素 C的含量为蔬菜之最。中国马铃薯面积和产量均占全世界的1/4,是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


一、发展现状


1、种植现状


山西省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地之一,常年种植面积 450万亩左右,为仅次于小麦、玉米的全省第三大粮食作物,主要分布于忻州、朔州、大同、吕梁等地。近年来,忻州市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70万亩以上,鲜薯总产量110万吨左右。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静乐县、偏关县等西部冷凉山区属于全市的马铃薯主产区,一季薯作区。该类地区平均海拔1200 m以上,年平均气温6℃左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115-120天,土壤沙质,通透性好,保水保肥强,无公害,无污染,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非常适合马铃薯的生长。该地区生产的马铃薯块大、整齐、干物质与淀粉含量高 [1]。同时,该区无蚜少蚜,轻病虫害,生产的种薯退化慢、产量高。


2、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不断完善


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是防治马铃薯病毒性退化的一项最有效技术,实践证明,使用脱毒种薯当地最高亩产可达3500 kg以上。在五寨、河曲、宁武、五台等高海拔冷凉山区,主要采用公司+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微型薯、原种和良种的生产与销售一条龙专业化服务体系,全市脱毒种薯的覆盖率达到了 70%以上。


3、研究、示范和推广马铃薯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


首先,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紧紧依托上级业务部门、科研院所等的技术力量,在马铃薯产业的科研、培训、技术指导等方面取得有力支持,种薯包衣、配方施肥、密植栽培、地膜覆盖、机械化作业等技术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其次,加强乡村农业技术队伍的建设,基本形成专家指导与当地技术队伍相结合的科技推广体系[2]。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推进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绝大部分地区实现了机播机收的半机械化和全程机械化作业,有效推动了马铃薯产业的高效规模发展。


二、推广品种


1、晋薯 16号


块茎长扁圆形,薯皮光滑,黄皮白肉,芽眼深浅中等。单株结薯 4-5个,大中薯率达 95%左右,每亩种植密度 3000-


作者简介:池吉平(1970.4-),男,籍贯:神池县,本科,站长,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种子管理工作。


3500株,从出苗至成熟110天左右,亩产量1800 kg。经检测,淀粉含量16.57%、干物质22.3%、粗蛋白2.35%、还原糖0.45%、Vc12.6 mg/100 g鲜薯。


2、青薯 9号


块茎椭圆形,红皮黄肉,芽眼较浅,单株结薯数平均 3-6个,商品薯率 90%以上。植株耐旱、耐寒。抗晚疫病,抗环腐病。种植密度每亩 2200-2500株,出苗到成熟 120天,亩产量2300 kg。经检测分析,淀粉含量19.76%,还原糖0.253%,干物质25.72%,Vc 23.03 mg/100 g。


3、冀张薯 8号


块茎椭圆形,薯皮光滑,黄皮白肉,芽眼浅,单株结薯3-6个,高抗花叶病毒病,耐晚疫病。出苗到成熟 110天,种植密度为每亩3500-4000株,亩产量 1900 kg。经检测,淀粉含量14.8%,干物质含量23.2%,还原糖含量0.28%,粗蛋白含量2.25%,Vc


16.4 mg/100 g。


三、高产种植技术


1、种薯处理


选择薯形规整、薯皮光亮、大小适中的脱毒种薯原种或一级种作为大田鲜食马铃薯生产用种。


(1)种薯切块


马铃薯在大田生产中采用无性繁殖,切块播种既可以节省种薯,又可以促进薯块发芽出苗,每个切块上面必须带 1-2个芽眼,每块重量25-30 g为宜。


(2)催芽处理


马铃薯在播种前要进行催芽,要将薯块平铺于地面晾晒放置,散射光要充足,温度保持在15-20℃,促进幼芽萌发5 mm左右,催芽处理需15-20天。在催芽过程中,要剔除病薯、畸形薯、老龄薯 [3]。


(3)拌种包衣


种薯通过拌种包衣后可以很好地防治病虫害,促进根系发达,长势健壮,提高马铃薯的抗逆性,达到增产效果。


2、土壤条件


种植马铃薯以有机质含量多、养分丰富、土壤结构疏松的壤土和沙壤土为宜,前茬以禾谷类、豆类、油料等为宜。研究表明,马铃薯最适宜的土壤 pH值为5.5-6.5。


3、科学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深耕30 cm以上,确保播前土地平整松软无 3 cm以上土块。秋耕一是可以实现回茬还田;二是可有效地接纳后秋和冬春的雨雪;三是可蓄水保墒;四是可将越冬病原物和虫害翻到土表而冻死,降低来年的病虫害基数。早春解冻后,应及早耕耙,达到耕层细碎、平整。


4、合理施肥


马铃薯是喜肥作物,据当地试验,每生产100 kg马铃薯块茎,需要吸收氮0.5 kg、磷0.2 kg、钾1 kg。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施肥量以地力水平确定,一般基肥要亩施农家肥 2500-4000 kg、尿素50 kg、复合肥50 kg、磷酸二氢钾 10 kg,肥力较差的地块可适当增加施肥量。要注意开沟施肥后立即覆土,提高肥效,避免挥发浪费。马铃薯施钾肥产量高、优质、抗病,尤其是现蕾初期追施钾肥增产幅度最高,可有效提高淀粉含量及大中薯块率。


5、播种质量


一般以春播秋收的马铃薯为主,当地适宜播期为 4月上中旬至 5月初,若播种过早,幼苗易受冻害;播种过晚,薯块膨大时正处于高温多雨季节,地上部茎叶易徒长,影响块茎养分积累,导致减产,且薯块易感染病害导致烂薯。播种密度因品种和生长环境而有差异,当地亩留苗的范围为 2200-4000株,播种深度在8-10 cm左右较合适。


6、田间管理


马铃薯播后 25-30天即可出苗,薯苗株高 10-15 cm时第一次中耕除草,锄掉苗期杂草,疏松表层土壤,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达。薯苗株高20 cm时,结合第二次中耕除草进行培土,培土高度 20-25 cm,尽量向根部培土,保持根部土壤疏松,促进茎秆粗壮而不倒伏,保证块茎膨大时薯块不外漏。现蕾开花期,徒长的田块亩用15%多效唑20-25 g喷雾,控制徒长。


7、病虫害防治


(1)病虫害


在忻州市北部山区,危害马铃薯的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枯萎病、黑痣病、黑胫病、环腐病、疮痂病等;病毒性病害有马铃薯花叶、卷叶和矮生病。马铃薯地下害虫主要是蝼蛄、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上害虫主要是马铃薯块茎蛾、蚜虫、二十八星瓢虫、豆芫箐等。


(2)综合防治


种薯选用。一是从无病虫地区引种,建立无病留种地,消灭初侵染来源,生产和使用健康种薯。二是因地制宜选用相对抗病和耐病品种。三是使用脱毒种薯防控马铃薯病毒病。


适当提前收获,收获后及时翻晒土,减少越冬菌源。


轮作换茬。马铃薯不宜连作,某些病害较重的地块可实行3-5 年轮作换茬。马铃薯与禾本科、豆科、葫芦科等作物合理轮作,能有效减少病菌、线虫及有害昆虫的数量,减轻有害生物造成的损失。


药剂防治。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适时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应及时拔除,清理干净病株残体,避免病菌传播蔓延,并对整块地进行喷药防治。对多发、易发虫害达到防治基数时,可选择一些生物和化学农药进行喷施防治。


参考文献


[1] 潘毅铖,周 平 . 丽江市古城区马铃薯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J]. 河南农业,2017(08):18+25.


[2] 古丽米拉热合木土拉,杨茹薇,罗正乾,等。 新疆马铃薯种植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 新疆农业科技,2016(05):7-9.


[3] 刘卫民,朱维贤,李 华,等。 昆明市马铃薯发展现状与对策 [J]. 农业科技通讯,2015(09):4-7.

               





上一篇:河南花生生育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下一篇:油用牡丹籽的采收压榨加工技术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