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地区花生增产栽培技术简述

[复制链接]
查看209 | 回复0 | 2019-12-30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黑山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地处世界著名有机农作物产地(jl:纬42。),生产的花生以果皮洁白、籽粒饱满、无黄曲霉素污染等优点驰名中外。花生具有耐旱、耐瘠能力强等优势,是黑山县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播种面积突破25万亩。但由于生产水平较低,品种老化,栽培水平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造成花生在产量及内在品质上已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因此示范推广花生高产技术已成为促进辽宁省花生生产发展的当务之急。




1品种选择


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品种。根据自然条件、生态条件、栽培管理水平等,因地制宜地引进和选用优质、高产、高抗的花生新品种作为主栽品种,黑山县花生主栽品种为白沙1016、白沙131-17和花育20。


2保全苗技术


2.1种子处理


播前晒种。剥壳前选晴天上午将荚果摊在干燥的泥土晒场上,连续晒2~3 d,并经常翻动,晒透晒匀(不能放在水泥场和石板上,以免温度过高,损害种子幼芽)。


果选和粒选。选整齐一致的荚果,剔除病残果和大小果之后剥壳。剥壳时间离播种期越近越好,最好随剥随种。剥壳后选整齐一致、饱满度好、无破损、无病斑、无黑晕、色泽鲜艳的种仁作种子,并做好发芽试验。


药剂拌种或浸种催芽。对于地下害虫轻、土壤条件好和整地质量高的地块,采用温水或温沙进行浸种催芽。对于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实行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提高出苗率和保苗率。


2.2适墒播种


提高播种质量,做到墒情适宜,播种深浅合适,盖种严实。如土壤水份不足,要造墒播种或点水播种。播种深度,露地栽培以5 cm左右为宜。土壤较黏重、墒情好的地块可略浅些,但不能浅于3 cm;砂性土壤、墒情差时,可适当深些,但不能深于6.5 cm;覆膜栽培以3 cm为宜。播后要覆土踩实,盖严盖实,露地栽培还应及时镇压,确保苗全、苗齐、苗壮。


2.3机械精量播种


选用畜力或机引式播种机,播种尝试在3 --5 cm,密度在10 000穴左右,每穴两粒。


3合理密植


传统的栽培模式为大垄稀植,垄距为55~60 cm,亩株不足18 000株,由于群体结构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挥花生群体的增产潜力,经试验表明,以垄距45 cm,亩株数在22 000株左右为宜。


4科学配方施肥


一般亩施农家肥3 000 kg,花生专用复合肥料60 kg,其中2/3在耕地时施入,1/3播种时施入。在初花期至盛花期追施锌钛微肥,在中后期根据长势进行叶面喷施0.2%~0.4%磷酸二氢钾溶液,能起到保叶、保根、延长顶叶功能期作用。叶片变黄的地块,加喷1%~2%尿素水溶液2~3次,防止后期脱肥早衰。


5土壤耕作和种植形式


5.1土壤深松


于深秋初冬利用机械进行深耕,耕深25~30 cm.上翻下松,促进土壤熟化、保墒蓄水。沙土地和涝洼地不宜深松。


5.2采取适宜的种植形式


应用地膜覆盖栽培、大垄双行、缩垄增密栽培技术(即在株距不变的前提下,将55~60 cm的垄改为50 cm,缩小垄距,增加亩株数)。


6田间管理


花生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采取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以促进丰产丰收。


6.1查苗补种


当花生基本齐苗时及时检查苗情,发现缺苗立即催芽补种,出苗后施少量氮素化肥,以利提苗,促其早发根,否则易造成弱苗,达不到补苗的效果。补种时,须用原种,如因病虫害造成缺苗,要错开原穴刨窝。


6.2清棵


当花生出苗达到50%时,将已出苗花生根茎周围的土扒开,深度以两片叶露出地面为宜,使埋入土中的子叶露出地面受到阳光的直接照射,促使幼苗低位侧枝发育,增加低位侧枝的花量,提高产量。花生出苗时子叶已出土的地块,不必进行清棵。


6.3培土迎针


在田间花生刚封垄或封垄前已有少数果针入土进行培土作业,缩短高节位果针入土,使果针及早入土,并为果针入土和荚果发育造成一个疏松的土层,同时在行间形成垄沟,便于浇水和排涝。


6.4中耕除草


与其他作物相比,花生更易遭受杂草危害,为清除杂草,疏松表土,改善表土层的水、肥、气、热状况,促进根系和根瘤发育,要及时进行中耕,第一次茌苗期进行,这次中耕宜浅,疏松表土,防止茎部埋土过多,影响侧枝发育;第二次中耕在根瘤形成期,这次中耕可稍深些,一般在6 cm左右,第三次中耕在花期,这次中耕要格外小心,避免损伤果针,中耕深度在5 cm左右。


6.5防旱排涝


根据花生需水特点及时做好防旱排涝措施,苗期土壤持水量保持在40%~60%,下针结荚期保持在60%~70%,饱果期降至50%~60%。浇水时要小水润浇,最好喷灌。雨后及时清理淤塞,排除积水,为结果创造适宜的水分和氧气条件。


6.6化控技术


花生进入7月份以后营养生长旺盛,当植株高度超过40 cm,第一对侧枝达到8~12节时进行化控。为防止花生产生致癌物,禁用比久和矮壮素控制花生生长,应采取控制氮肥、人工镇压和摘心等方法调控旺长,或使用无污染、无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7病虫害综合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病虫害。


7.1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轮作,采用搞病品种,适宜的种植方式和合理密植等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增施有机肥,科学控制肥水和田间管理等措施,促进花生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能力。


7.2化学防治


根据不同病虫害发病情况和最佳防治时期,选择高效低毒残留农药进行化学防治或利用植物源、生物源等低毒农药防治病虫害。


8适时收获


当花生植株茎枝落黄,叶片脱落,果壳硬化,网纹清晰,内果皮白色的海绵组织收缩,裂纹加大时为收获最佳期。收获后要及时晾晒,防止霉变。

               





上一篇:秋季紫花苜蓿种植技术
下一篇:贫困地区农产品上网的八种状态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