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虫害--甘薯蜡龟甲

[复制链接]
查看204 | 回复0 | 2019-12-30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异名甘薯褐龟甲、甘薯大龟甲。


  学名我国有2个亚种:甘薯蜡龟甲指名亚种Laccopteraquadrimaculataquadrimaculata(Thunberg);甘薯蜡龟甲尼泊尔亚种Laccopteraquadrimaculatanepalensis(Boheman)。


  分类鞘翅目,铁甲科。


  寄主甘薯等旋花科植物。


  分布甲指名亚种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湖北、浙江、江苏;尼泊尔亚种分布于云南。


  形态特征


  (1)成虫:成虫体长7.5~10毫米,宽6.4~8.6毫米,体近三角形。前胸背板和两鞘翅向外延伸部分为黄褐色半透明,有网状纹。其余部分暗褐色。在两鞘翅背面暗褐色里,有呈“干”字纹的黑色或黑褐色斑。触角11节,黄褐色,雌虫末端3节为黑色,雄虫末端5节为黑色。甲指名亚种在驼顶的黑色斑仅处于前坡;尼泊尔亚种肩瘤黑斑经常消失;顶的黑色斑覆盖于顶的全部;肩瘤黑斑经常存在。


  (2)卵:卵长约1.5毫米,宽0.5~0.7毫米,椭圆形,两端细小,褐色。覆于黄褐色胶膜中,单生,也有2粒并列一起的。


  (3)幼虫:幼虫末龄体长8~9毫米,宽7.5~8毫米,椭圆形,黑褐色。体周缘有16对黄褐色棘刺、尾须1对。前胸背板前方有1对凹陷不规则的半圆形眼斑。各龄蜕皮壳黏留于尾须上成串和略呈等腰三角形的大粪疤,翻卷覆于体背上。


  (4)蛹:蛹淡黄褐色,前胸背板扁平,周缘生有硬刺,腹节两侧扩展成板状刺,蜕皮壳成串翻卷于蛹体背面。


  危害症状


  成、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边食边排粪便,虫口多时满田薯叶穿孔累累,影响生长。


  生活习性


  在广东每年3月中旬、在福建5月上中旬田间成虫陆续出现,9月上中旬成虫盛发。高温干旱季节此虫发生为害猖獗。幼虫移动性小,发生为害严重时,满田薯叶孔洞累累,影响甘薯生长。


  发生规律


  (1)发生世代:蜡龟甲在广东一年发生6代,在福建一年发生4~6代,世代重叠。


  (2)越冬及虫源:以成虫在杂草、土缝或越冬薯的茎蔓隐蔽处越冬。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甘薯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和田边杂草,可消灭部分越冬虫源。


  (2)药剂防治:成虫盛发时,于黄昏开始喷洒90%晶体敌百虫12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500倍液、50%倍硫磷乳油1000倍液、25%亚胺硫磷乳油800倍液、50%杀螟硫磷乳油900倍液,用量1125升/公顷。

               





上一篇:网箱养鱼防逃技术
下一篇:毛蟹茶树机械化修剪技术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