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CM之社区模式的商业价值

[复制链接]
查看132 | 回复0 | 2019-12-25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编者按】:本文系乐蛙解读CM系列文章的第二篇(第一篇文章:解读CM:为千万手机提供ROM的幕后团队),作者@乐蛙卫斯李 。乐蛙解读CM系列文章叙述了社交媒体将越来越多志趣相投的人通过各种社交网络汇聚到了一起。而技术交流更是不必局限在几个狭隘的圈子里,无论是求知还是解答都可以帮助大家和各地的同好者进行交流。以此一种新的商业行为模式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在CM社区中,活跃着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是刷ROM发烧友心中的“大神”,在发烧友中他们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也决不允许有任何人对他们有所侵犯,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大家凝聚在一个社区之中。



他们通过各种社交平台解答发烧友关心的问题、沟通和交流,并通过这些实时决定产品的下一个方向,并为之改进。



社会化营销这个时代,有人说:“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吹的时代”。



这并不是一个浮夸的说法。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年代?互联网企业开始做手机、手机企业开始做互联网、做软件开始做手机应用,这些结合起来就是这个年代的见证,这就是风火正在燃烧的移动互联网行业,这也是大家一致看好的互联网社会化运营模式被发烧的原因。



越来越多的企业前赴后继的投入到挖掘社会化营销的社区化模式背后带来的巨大商业潜力。我们希望别人的成功可以复制,事实上每一个成功背后都潜藏了很多值得大家深思地方。我们希望通过从CyanogenMod(CM)这个在社区化服务模式深入应用的团队身上去探索和发现这其中我们可以加以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大神”-社区化服务模式核心支柱



在CM社区中,活跃着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是刷ROM发烧友心中的“大神”,这个被称为“大神”的意见领袖,在发烧友中他们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是决不允许有任何人对他们有所侵犯。他们经常通过社交平台Twitter、Facebook、CM社区以及XDA-forum上发布他们在某个机型上面适用的ROM,推出某个改进的功能具体提供给大家使用的分享;并且通过这些社交平台解答发烧友关心的问题、沟通和交流,他们通过这些实时决定产品的下一个方向,并为之改进。



这样的方式,促使以前毫无生气的产品变得有灵魂、有血有肉起来。这个产品的个性就是这个开发者的个性,同时还包括了为这个产品提供建议的用户特征。相比之下,过去通过规划一个产品,直接推出产品,就缺少一种现场直播的参与感。



发烧友通过和开发者“大神”进行沟通,了解产品的特性,为产品提供自己的见解,开发者吸收这些建议,并为其实现出来;发烧友从过去技术盲,到参与技术开发的成就感,促使发烧友成为开发者忠实的追随者。



这种开发模式不断的吸引新追随者加入到其中,也带来不同的需求和新的思维进来,让产品有不停的鲜活思想,使得开发者更加需要和听从来自用户的声音。



机型-社区的人群的聚合





如果说,“大神”吸引了发烧友,还到不如说,机型聚合了发烧友。



在CM社区中,每一次新的机型加入对于CM来说都是一次兴奋点,吸引一批新的开发者加入,吸引一群新的追随者进入。往往这些机型都因为用户保有量比较大、使用中有需要改变体验和性能需求的手机发烧友。在CM的历史中有两次因为机型加入带来的兴奋点,每一次对CM人们来说有一定的纪念价值。



对于一举成名的机型大多数人不会忘记,CM的成名之作是当时可以被大家认为可以抗衡iPhone的全球第一部安卓智能手机HTC G1。CM团队的创始人Steve Kondik为G1机型制作出第一个自由度非常高的ROM,Steve通过Twitter和XDA-forum发布他的ROM并得到为数众多发烧友的关注,Steve不断持续更新,并且通过Twitter社交平台与用户直接交流,使得ROM的使用量和参与人数越来越多,到2010年底全球持有G1手机并刷机的人大多数都使用过他工作出来的成果。



第二个改变世界对CM看法的机型是HP TouchPad产品,他们从HP获得了支持搭载webOS系统TouchPAD的方法和代码。对于被HP“抛弃者”TouchPAD一度因为CM开始支持2.3.7而获得新生,全球数十万TouchPAD用户加入到刷入他们ROM的阵营,在Android 4.0.1发布之季,CM团队率先在TouchPAD上实现了这一版本的流畅运行。这一度使得频临灭绝的TouchPAD在国内市场销售行情高达人民币2000元以上,要知道,TouchPad曾经因为不景气被HP以99美元价格抛售。



当然,CM团队在支持的机型中还有很多机型都是力挽狂澜,促使面临消亡的机器二次新生。这些机型的共同点一般在机型硬件本身都是性价比比较高的机型,功能上满足大多少发烧友的需要,但在软件上和APPLE的产品还有些不同和应用上不能很好的被支持。通过CM团队改进的ROM,更加美观、自由度更高、性能大为提高,在搭载低版本的基础上,升级到机型不能升级的高版本,通常这些高版本都是定制以后并可以使用的版本。这也是CM推出的机型被持续热捧的原因。





社交服务-大众认同新的对话方式



对于大多人熟知CM团队的人机型发烧友来说,他们一般都会知道这个团队的和他们有关机型制作者的Twitter、FaceBook或论坛的ID。这些都是这个团队对外的工作方式,也是因为这种形式,才会有来自于不同国家的人成为CM团队中的一员。CM团队通过无国界限制的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平台就可以因为一个机型或一个功能在一起讨论,用户也因为这个机型而从他们这里获得消息,并在社交平台上持续关注。



社交平台对于用户来说,相同机型需求的人因为相关在一起讨论,通过从CM团队人员那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帮助新来的用户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使得互联网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高度体现出来,同时,也形成了一个一个的人际圈子,这个圈子就是与机型有关、与Android有关、与CM有关、与手机发烧友有关。这个圈子存在于全球各个国家,因此,最后形成为各国提供不同语言本地化的产品。



在以社交平台为特征的CM团队中,对于开发者来说,因为目标共同、兴趣共同,大家都适应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社交平台为工具,通过这些对某一个产品进行迭代更新。最后,把各自的成果奉献给平台共享,各自再从平台获得更新的资源。形成一种基于社区的良性循环。同时,在这个循环中,大家成为有序分工、共同协作的团队化工作氛围和环境。对于开发者来说,技术与技术的交流产生共鸣和友谊,这些就是他们为什么可以在一起成为社区中一份子的原因。



这样的一种对话方式对于以前使用EMAIL或者IM来说,效率更高,更容易走进用户,用户也更容易通过这些实时了解最新进度和状态。而不再是仅仅一个企业网站或者个人网站就成为交流载体,它俨然已经演进成为成本更低的“个人网站+社交工具+人际关系”社交聚合圈。



社交服务模式对于中国行业的影响



回到社交模式影响到中国地方的探讨,或者我们说,社交模式进化中国互联的研究上,我们不得不说,好的模式在中国总是可以发挥出最大化的效果。互联模式下的手机企业间的口水战、互联网手机企业低成本的打通销售渠道、中小应用快速进入市场,这些都是基于社交模式的应用。



对于国内互联网的服务演变来说,我们不难发现,基于社交媒体的公众帐号变多了,企业在社交媒体上投入加大了,闻所未闻的社交服务模式在国内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这是一种通过微博为宣传广播载体、打造团队集中的社交名人帐号、打造自主维护的社区为大本营、占据各个中小论坛为舆论纵深。这是社交社区化的实质体现,也是CM模式对商业企业的推动。



如果我们不走社区化的路线,那么可能将是CCTV标王的生涯、本地报业大客户、公交广告价格战的始作俑者,这些其中任何一项投入失利都将成为PPG这样的企业案例。社交化的社区模式,把传播者和受众结合起来,通过间接传播整合,通过口碑的深入,让大家更愿意选择并且成为“拜产品教”中的一员。



另一个方面讲,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这样的一条路线,让互联网从内容复制中走出来,把互联网的功能进一步进化,成为实际摸得见,可以得益的一个部分。免费资源分享,产品生产成本、推销成本降低,零部件成本也变得透明,从而让一些不对称的商品信息变得更加透明。促使现在手机价格变化曲线变快,手机生命周期变短。



我们相信,社交服务模式在我们手机生活中率先成为生活的一个部分,同时,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生产环节中来。这样的模式,也让更多的创新和创意有实现的土壤。另一面,通过透明的转化,企业和品牌变得越来越真实,也变得更容易被用户接受。好的产品通过口碑快速被用户获知并接受,需要变革的产品快速被新的产品替代,就是这样的一个“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的时代,无论你是否准备好,无论你是否接受,无论你是否认同,它都已经来了。



在后续更多对CM的解读将会陆续带给大家。



相关阅读:解读CM:为千万手机提供ROM的幕后团队



(Warlial 供雷锋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链回本页)





上一篇:中国企业欠缺的不是创新,而是信任
下一篇:中国企业欠缺的不是创新,而是信任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