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掘出唐代商业区 城门多于当时国都长安

[复制链接]
查看336 | 回复0 | 2019-12-19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扬州唐城“西门遗址”大体面貌。学涛 陈咏 摄
城门数量超过当时的国都长安,瘦西湖是其护城河
扬州市文物考古部门9日发布消息,该市瘦西湖畔万花园景区施工工地上,历时两个多月的考古挖掘工作基本告罄,沉睡了千余年、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扬州唐城“西门遗址”重见天日。专家介绍,该遗址城墙上共开了4座城门,其数量超过当时的国都长安,直接印证了唐代扬州商业的繁华。让考古人员颇感惊喜的是,发掘“唐城遗址”的同时,还意外发掘出五代时期扬州的部分古城墙。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印志华介绍,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就勘测出此处有较大的古城遗址存在,之所以时隔20多年才进行发掘,主要由于当时遗址上面是大片农田和居民区,相关考古工作一直未能开展。今年该市启动瘦西湖万花园景区二期工程,遗址所在地就在施工范围内,也就顺理成章地进行了相关发掘。
印志华副所长介绍,目前考古人员发掘的是唐代扬州城墙的西门部分,整个遗址面积近3000平方米,是继该市扬大农学院内、东关古渡、荷花池附近发现3座唐朝城市遗址之后的第4座,这4座遗址都为唐代扬州的“罗城”,也就是当时的“商业区”。此外还有一座唐代以来就一直受到很好保护的“扬州唐城遗址”,其功能定位为唐代扬州的“子城”,也就是“行政区”。而如今扬州瘦西湖水系,在唐朝的时候就是扬州西城的护城河。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该遗址东西、南北长都在百米左右,高1米多的古城墙遗迹清晰可见。城门为朝西开,城墙呈梯形,随着高度的增加向内侧收缩。据了解,这就是古城墙建设上普遍采用的“收分”结构,即城墙内外两侧采用一米多厚的砖砌结构,中间填土,随着城墙高度增加,两侧的砖砌结构就随之向内侧收缩,以保证墙体的牢固和稳定。
专家介绍,此次发掘出的唐城西门遗址“罗城”城墙上共开了4座城门,这在国内已发掘出来的城墙遗址中并不多见。而当时的国都长安、东都洛阳等大都市在一堵城墙也只开3座城门,而扬州开了4座,由此可见当时扬州商业的繁华,也直接印证了描述唐朝经济繁荣的“扬一益二”[扬州第一、益州(即成都)第二]的说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还“意外”发掘出了部分五代时期扬州古城墙的遗迹。据介绍,唐朝的城墙宽度比较常见的为10.08米,而到了五代时期则变成了18米,区分唐城墙和五代城墙的另一个标志是唐朝的城墙砖比较小,而且堆砌不规则,而五代时期的城墙砖比较大,且堆砌整齐。记者了解到,相关部门将对扬州唐城“西门遗址”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科学严谨地进行修复后,作为该市瘦西湖万花园景区的一部分,向游人开放。
        





上一篇:神农架保护区探察神秘洞穴发现生命
下一篇:西伯利亚山洞发现新人种 人类进化史或被改写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