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隋朝提前备下了一百年粮

[复制链接]
查看173 | 回复0 | 2020-5-20 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贞观之治,是令中国人永世怀想的一个伟大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人民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皇帝温良慈善,百官恪尽职守,米缸里装的是吃不完的小米,田地里生长着绿油油的疏菜,男人雄浑大气,女性柔美端庄……总之,这样一个近乎于传说中的美好时代,是由唐太宗李世民先生一手创造出来的,所以他在中国皇帝排行榜上,理直气壮的占据了首位。
       但这一切,却只不过是一个拙劣的骗局。<!-SSE NEWSADSTART SSE-><!-SSE NEWSADEND SSE->
       首先,压根就没有什么贞观之治--贞观是有的,贞观只不过是李世民时代的年号,但“之治”这怪东西真的没有。之所以人们认为有,一来是李世民自己的刻意宣传,二来呢,人们真的希望能有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有一个伟大的帝王,由他老人家勤勤恳恳的替大家创造一个坐享其成的舒服时代,这种愿望符合人类的懒惰天性。
       其次,就算真有什么“贞观之治”,那也跟李世民没得关系--任何一个美好的时代,都是由民众自己创造的。从规律上来说?只要当时的领导人少跟老百姓添乱,别今天弄出来个指示,明天搞出来个精神,后天又琢磨个讲话强迫老百姓放下锄头去学习,只要当领导的别太缺德,放手让老百姓建设自已的家园,用不了多久,就会搞出来一个“之治”来的。
        历史上,举凡领导人陷入政治斗争,手忙脚乱之际顾不上祸害老百姓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之治”的时代到来。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纵然是真的有什么贞观之治,那也跟李世民本人没有任何关系。
        到了李世民的下任,唐高宗李治的时候,忽然有一?,李治心血来潮,问户部尚书高履行:老高啊,去年咱们国家,增加了多少人口啊?
       高履行回答说:去年的人口增长,同往年一样的,还是十五万户。
       李治问:你的意思是说,自打贞观年以来,咱们国家每年的人口增长,都是十五万户吗?
       高履行道:然也。
       李治又问:那咱们国家,现在有多少人口了?
       高履行道:三百八十万户。
       李治掐指一算:嗯,现在有三百八十万户,贞观之治一共是二十四年,每年人口增长十五万户,二十四年的增长人口数目就是三百六十万户……我操老高,不对啊,这个意思就是说,贞观之治刚刚开始的时候,人口总数不过是二十万户……不会吧?
       高履行道:反正也差不了多少。
       李治有点醒过神来了:我靠,啥贞观之治啊,纯粹是忽悠人,所谓贞观之治,不过就是让人民群众狂生孩子罢了……对了,大隋开皇年间,有多少人口啊?
       高履行回答:当时的户口总数,是八百七十万户。
       李治大惊:老高你啥意思?你莫非说……是说隋唐改朝称代,把全中国人的几乎杀光光了吗?
       高履行:陛下你别冤我,这话是你自己说的……
       李治寻思了半天,又问道:老高……那隋开皇时,生产的粮食有多少?
       高履行道:当时的粮食,足够八百七十万户吃五十年的……
       李治大惊:当时有这么高的生产力吗?
       高履行道:怎么就没有?粮食都生产出来了,你还有什么疑问?
       李治道:这个这个……我明白了,我爹的贞观之治,就是带着不足十分之一的人口,狂吃人家足够五十年吃的粮食……明白了,贞观之治,就是你拿刀子把人砍光光,然后慢慢吃人家产出来的粮食,这个就叫之治了……
       关于这段对话,在《资治通鉴》中写得明明白白,即使我们把这段话打上八成的折扣,也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隋唐之战,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是恐怖到了极点--天底下的老百姓,几乎要被杀绝杀净了,余下来的人口,尚不足大隋开皇年间的十分之一。而大隋时代抓革命,促生产,生产出来的足够全天下人食用五十年之久的粮食,就构成了李世民贞观之治的经济基础。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大唐贞观年间的人口并没有少到如此恐怖的程度,那也不可能达到隋开皇年间的百分之五十,而这就意味着,隋帝国时代已经为他们准备了足足一百年的粮食--大唐帝国不过是一只趴在米缸上的特大号老鼠,等把这些粮食全都吃光光,帝国也就稀哩哗啦分崩离析了。
       总而言之,史家通过这段记载,偷偷的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秘密:贞观之治与李世民没任何关系,任何人,哪怕是让隋炀帝再回来,也同样会在如此稀少的人口基础之上,坐享“之治”的社会福利。
       这段话的另一个意思是说:人民的福祉与帝王的基业没得丝毫关系,而只与人口的数量成反比,人口越多,资源越是紧缺,就越是没得法子“之治”,而通过战争的手段将人口削减到一个理性的数字之后,“之治”就自然而然的到来了。
       所以帝王的历史价值,不过是穷兵黔武,想出最精妙的法子,砍光过于膨胀的人口而已。
       单只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世民他还算是称职的。
       然而话又说回来,既然贞观之治这里压根不需要李世民,那么李世民他又活个什么劲呢?
       这个答案,伴随着徐小妹的身世之谜,于贞观二十四年脱颖而出。
       链接:史学家的贞观之治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由于唐太宗能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来源:互动百科)

》》》玉璞集匿名用户:
乱世之后所谓的盛世,大多都是这样的,人死光了,东西剩下了,于是大家都富裕了。

》》》玉璞集匿名用户:
任何一个美好的时代,都是由民众自己创造的——这句话对,但真的是扯淡啊。

》》》玉璞集匿名用户:
其实每个朝代的开局都是盛世,只因改朝换代 战争结束 人均占有资源挺高 而已

》》》玉璞集匿名用户:
这帖子上次在本论坛被打脸批烂了,今年居然换个标题又翻出来重贴了一次,真是无语了。
上次早有仁兄回复过,帖子引用《资治通鉴》的段落和数据全是假的,《资治通鉴》根本没说过这些。
我承认,隋朝是留下了很牛X的遗产,京杭大运河直到现在南水北调还在用,但这些遗产是不足以支撑贞观之治的。
先不说材料的问题,如果贞观之治是吃隋朝的老本,那接下来的开元盛世又是吃谁的老本?从贞观到武周,再到开元,近百年间可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盛世,人口比隋朝还要多好几倍,隋朝有那么牛的老本给吃?
就算上述的质疑都被无视了,请问唐朝有那么先进的粮食贮存技术,能让人吃上一百年,吃到开元盛世?以现在的科技,粮食都没办法保存一百年啊!

》》》玉璞集匿名用户:
既然说出自资治通鉴,那么起码应该给出几章、几页,没翻译前的原文。
另外存储100年粮食完全是扯淡,怎么做到的?人都死光了粮食还好好留着?更不要说储存技术了!

》》》玉璞集匿名用户:
还是觉得存储100年粮食说的太笼统,得看当时人口基数吧




上一篇:【动植物】蜘蛛恐怖?来看看超萌的孔雀蜘蛛新物种吧[5P]
下一篇:【科技】神秘黑洞爆发惊人吸力 鲸吞邻近巨大星系[4P]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