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鱼病的正确诊断

[复制链接]
查看154 | 回复0 | 2020-10-29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年的5~9月份是鱼病高发流行的季节,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养殖户的重中之重。一旦鱼类得病,能快速、正确地诊断鱼病就成了有效治疗、控制病情的关键所在。


    一、诊断前的注意事项


    1.迅速打捞掉并隔离病负,防止鱼病蔓延。


    2.要用活的或刚死不久的病鱼作为诊断对象,并保持病鱼鱼体的湿润。病鱼解剖后需保持各器官的完整性。


    3.保持解剖用具的清洁,以免病原体在各器官的相互污染。镜检体表可用蒸馏水或冷开水,镜检内脏需用0.85%的生理盐水。


    4.检查时有无法鉴定的病原体或病症者要保留标本,以供以后确诊。


    二、诊断的步骤和方法


    (一)现场调查 对病负生活的鱼塘必须先进行全面的调查。


    1.流入池塘的水源是否被严重污染。


    2.池塘周围是否有施农药的水或工业污水流入。


    3.仔细观察病鱼在池塘中的各种表现。


    4.了解饲养管理情况,如清塘消毒、放养密度、投饲情况、防病措施、死亡情况等,并进行必要的记录。


    5.检查投放的饲料是否存在营养成份欠缺或变质的情况。
    (二)鱼体检查


    1.目检 即肉眼检查,一般检查体表、鳃、内脏三个部分。


    (1)体表:将病鱼放在干净的白瓷盘中,对鱼的头、眼睛、鳃盖、鳞片、鳍条等仔细检查观察,可以发现鱼体体表上的一些大型病原体如线虫、鲺、钩介幼虫、水霉等,细菌性赤皮病、白皮病、打印病、疥疮病等也能观察到。


    (2)鳃:鳃部以鳃丝为检查的重点,把一边的鳃盖剪去,观察鳃片的颜色是否正常,粘液是否增多,鳃丝末端是否有肿大和腐烂的现象。


    (3)内脏:以检查肠道为主。把一边的腹壁剪掉,先观察是否有腹水和肉眼可见的寄生虫,如鱼怪、线虫、粘孢子虫孢囊、舌状绦虫等。再仔细观察各个内脏的外表是否正常,随后用剪刀取出内脏,把肝、鳔等各器官分开后,剪开肠道,观察是否病变。


    2.镜检 即用显微镜或解剖镜检查,镜检是根据日检时所确定下来的病变部位,作进一步的检查。常见的鱼病只需镜检体表、鳃、肠道、眼、脑等部位即可。


    (1)体表:用解剖刀在体表病变部位刮一点组织与粘液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稍压平后,于显微镜下观察,先以低倍镜观察,再以高倍镜观察。一般每个部位至少检查三个不同点的组织,在体表常见的种类有车轮虫、小瓜虫、斜管虫、鱼波豆虫、钩介幼虫、粘孢子虫等。


    (2)鳃:用镊子取一小部分鳃丝与粘液放在载玻片上,镜检能发现指环虫、三代虫、隐鞭虫、粘孢子虫等寄生虫。


    (3)肠道:用镊子取一点前肠壁粘液放在载玻片上检查,观察是否有毛细线虫、艾美虫、粘孢子虫等。


    (4)眼:将整个眼球水晶体压在载玻片上镜检,如果见到双八吸虫囊蚴则可定为双八吸虫病。


    (5)脑:如果鱼患有疯狂病,可将病鱼脑腔打开,仔细观察在脑旁拟淋巴液处是否有白色的粘孢子虫孢囊,用镊子将此孢囊取出放在载玻上压碎,在镜检时可以见到许多孢子。




上一篇:大水面养鱼防病法
下一篇:利用地下井水室内工厂化养殖金鳟技术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