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蜜蜂大量死亡的病原体可感染其它昆虫

[复制链接]
查看181 | 回复0 | 2019-12-29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英国《自然》期刊2月20日发表的一份生态学研究显示,全球蜜蜂数量正急剧下降中,而导致蜜蜂大量死亡的病原体,原来亦可感染熊蜂和其它传粉昆虫。研究结果证明,新发传染病有机会从人工养殖场溜出野外。


  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是一种重要的传粉昆虫,对人类采集花粉和花蜜帮助极大,但新近出现的病原体,已令全球蜜蜂数目大幅下降,养蜂业需要精心管理才能保持蜜蜂数目不变。而野生熊蜂(genus Bombus)的数目情况更是令人担忧。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的马赛厄斯弗斯特、马克布朗两位教授与其科研团队怀疑,从人工养殖场溜出的病原体正是野蜂数目下降的元凶。


  他们于是在实验室受控的环境下,进行了蜜蜂互传实验。结果发现,两种常见和拥有高杀伤力的蜜蜂病原体变形翼病毒和蜜蜂微孢子,均能感染野生熊蜂并缩短其寿命。


  研究小组随后进行了横跨英国和马恩岛的大规模实地研究,证明这两种病原体已在野外广泛传播。他们不但发现变形翼病毒曾在蜜蜂和熊蜂群中变种,更发现可利用患病蜜蜂数目来推测熊蜂的患病状态。病毒遗传变异分析表明,在同一地方捕捉到的蜜蜂,比在不同地方捕捉到的蜜蜂,拥有更密切相关的病毒株,此发现刚好证明疾病正在传播中。研究人员表示,数据不能显示出变形翼病毒在蜜蜂和熊蜂之间传染的方向性,但是蜜蜂群中的高发病率,已足以证明病毒是感染传粉昆虫的主要元凶。


  研究人员总结表示,我们必须深入认识这些病的流行病学、影响和风险,才能充分认识新发传染病对野生传粉昆虫的危害。换句话说,若要减轻突发传染病的威胁,去了解这些野生蜂类才是重要的第一步。





上一篇:太平洋中部诺克斯环礁遭台风卷走百年后再“复活”
下一篇:研究发现古代鱼类祖先透过头顶气孔呼吸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