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运动] 运动中容易发生肌肉痉挛,最常见的肌肉痉挛有哪几种?分别怎么处理?

[复制链接]
查看76 | 回复0 | 2022-5-12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题:
运动中容易发生肌肉痉挛,最常见的肌肉痉挛有哪几种?分别怎么处理?



推荐答案:
许多人在体育锻炼时,突然身体某个部位的肌肉出现痉挛,肌肉变得坚硬、疼痛难忍,一时半刻不易缓解,俗称“抽筋”。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运动性疾病,只要处置得当,无需担忧

运动时肌肉痉挛了怎么办?

1、产生原因是什么呢?

在游泳或冬季户外锻炼时,因受到寒冷的刺激,或者长时间运动,身体已经疲劳却没停止,都容易发生肌肉痉挛。此外,准备活动不充分,肌肉猛力收缩,情绪过分紧张也会导致肌肉痉挛。发生部位以小腿、大腿、手掌、手臂为最多见。

2、发生痉挛了怎么处置?

立即停止运动,对痉挛的部位做牵引。我们经常能从电视转播的足球比赛中看到,某足球运动员小腿肌肉痉挛,队友或者队医会拉直他的膝关节进行牵引,配合按摩、揉捏、叩打,这样就促使痉挛缓解或消失。如果是受寒冷刺激引起的,还要特别注意保暖。

3、如何预防肌肉痉挛?

运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将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和关节活动开,对容易发生痉挛的部位事先做适当的按摩。夏季进行较长时间运动时要补充盐分。冬季锻炼时要注意保暖,不能穿比较单薄的衣服。游泳下水前应先用冷水淋浴,要根据自己的能力,不要在水中停留过长的时间。疲劳或者饥饿了,就不要再运动了。

相关阅读—怀孕中后期出现腿抽筋

一、孕妈腿抽筋是什么原因?

1、寒冷因素引发的腿抽筋

寒冷因素,如秋季夜里室温较低,睡眠时盖的被子过薄或腿脚露到被外,容易引发抽筋。

2、睡眠姿势引发的腿抽筋

睡眠姿势不好,如长时间仰卧,被子压在脚面,或脚面抵在床铺上,造成血液循环不良,也是引起抽筋的原因。

3、过度劳累引发的腿抽筋

随着孕期体重的不断增加,准妈妈腿部负担不断加重,腿部肌肉经常处于疲劳状态;怀孕期间走得太多或站得过久,腿部肌肉负担增加,导致局部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就会引起肌肉痉挛。

4、低钙血症引发的腿抽筋

胎儿骨骼生长所需的钙全部依赖母体提供,因此,准妈妈每天必须保证约1200毫克至1500毫克的钙摄入量。若母体钙摄入不足,必将造成血钙低下。而钙是调节肌肉收缩、细胞分裂、腺体分泌的重要因子,低钙将增加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导致肌肉收缩,继而出现抽筋。

由于夜间血钙水平常比日间低,故抽筋多在夜间发作。小腿抽筋属于轻度缺钙,严重时可引起手足抽搐。葆婴钙加D含钙高,利于孕妇吸收,是我国种子工程协办单位。专为孕期妈妈设计。另外,孕期多种维生素的补充更利于孕妇及宝宝的健康成长。

5、饮食因素引发的腿抽筋

缺钙虽是孕期抽筋的最常见原因,但抽筋却并不全由缺钙所引起。准妈妈在一次过量摄入肉类物质后,会引起抽筋,这是因为,肉类富含蛋白质,摄入过多将影响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导致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引起电解质紊乱。而电解质紊乱的表现之一就是抽筋。

二、孕妈腿抽筋辅助及饮食缓解

1、抬脚加热敷效果显著

当孕妇晚上睡觉腿抽筋的时候,也可让丈夫帮助热敷跟按摩,这样就可以有效地缓解腿抽筋带来的痛苦。

2、饮食习惯

平时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起司、奶酪)、排骨、小鱼干,增加维生素的摄取量(尤其是维生素D);少吃太咸、腌渍食物如:香肠、罐头食品,以免造成水肿。每天喝数杯新鲜柳橙汁、番石榴汁或蕃茄汁补充矿物质,这都是预防抽筋的方法。

3、抽筋时立刻脚着地

发生抽筋的时候,可下床脚跟着地,或平躺时脚跟抵住墙壁;也可以将脚掌向上弯以抽伸小腿;另外,伸直膝盖,并把脚掌向膝盖的方向翘,向上屈曲,小心地以踝部进行绕圈运动,也可减轻症状。但是如果抽筋情况严重的话,就一定要请医师诊治。

4、孕期伸展运动

平躺、仰卧、双膝弯曲成45度角立起来,背和脚底贴在地板上,保持这个姿势,然后尽可能的突起腹部,使脊柱、背部至臀部肌肉成弓形弯曲,然后回复原来姿势。自怀孕四个月开始,每日两回,每回三次。

肌肉痉挛处理方法1、肌肉痉挛处理方法

急剧运动时腓肠肌突然觉得疼痛、抽筋时,要马上捉紧拇趾,慢慢地伸直腿部,待疼痛消失时进行按摩。

游泳时抽筋的处理:小腿或脚趾抽筋:用抽筋小腿对侧的手,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上拉,同时用同侧的手掌压在抽筋小腿的膝盖上,帮助小腿伸直。

如果半夜出现腓肠肌抽筋时,可以利用墙壁压挡脚趾,将腿部用力伸直,直到疼痛、抽筋缓解,然后进行按摩。

2、肌肉痉挛怎么治疗

2.1、解除诱因

一些痉挛和各种外界刺激因素有关系,在治疗前要尽量消除容易诱发肌肉痉挛的因素,如发热、结石、尿路感染、压疮、疼痛、便秘和加重肌痉挛的药物等。通常诱因解除后,肌痉挛的症状会减轻。

2.2、姿势和体位

某些姿势和体位可减轻肌痉挛。患者应从急性期开始采取抗痉挛的良姿体位,可使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得到抑制,如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的急性期采取卧位抗痉挛模式体位,可减轻肌肉痉挛,脊髓损伤患者利用斜板床站立,也可减轻下肢肌痉挛。脑瘫患儿的正确抱姿等。

2.3、物理治疗

用冰敷或冰水浸泡痉挛肢体5~10s,可使肌痉挛产生一过性放松。

水压对肌肉持久的压迫与按摩有利于肌痉挛的缓解。室温保持在25度,水温宜在300左右。坚持这样做对于缓解肌肉痉挛是有效果的。

各种传导热(如蜡、砂、泥等)、辐射热(红外线)及内生热(超短波)。

痉挛肌及其对抗肌的交替电刺激疗法是将波宽和频率相同,但出现的时间有先、后的两组方波,分别刺激痉挛肌及其拮抗肌,使两者交替收缩,利用交互抑制和高尔基腱器兴奋引起的抑制,以对抗痉挛。

3、肌肉痉挛是什么原因

3.1、寒冷刺激

如冬天在寒冷的环境中锻炼,准备活动不充分;夏天游泳水温较低,都容易引起腿抽筋。晚上睡觉没盖好被子,小腿肌肉受寒冷刺激,会痉挛得让人疼醒。

3.2、肌肉连续收缩过快

剧烈运动时,全身处于紧张状态,腿部肌肉收缩过快。放松的时间太短,局部代谢产物乳酸增多,肌肉的收缩与放松难以协调,从而引起小腿肌肉痉挛。

3.3、出汗过多

运动时间长,运动量大,出汗多,又没有及时补充盐分,体内液体和电解质大量丢失,代谢废物堆积。肌肉局部的血液循环不好,也容易发生痉挛。

3.4、疲劳过度

当长途旅行、山、登高时,小腿肌肉最容易发生疲劳。因为每一次登高,都是一只脚支持全身重量,这条腿的肌肉提起脚所需的力量将是人体重的六倍,当它疲劳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痉挛。

3.5、缺钙

在肌肉收缩过程中,钙离子起着重要作用。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太低时,肌肉容易兴奋而痉挛。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很容易缺钙,因此就常发生腿部抽筋。

肌肉痉挛有什么影响

痉挛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它对患者的影响包括:增加运动的阻力,使随意运动难以完成;由于阻力增加,运动迟缓,难以控制,难以完成精巧的动作;由于反应迟钝,动作协调困难,容易摔倒;强直痉挛,不便护理,容易发生压疮等并发症;影响步态和日常生活活动。

肌肉痉挛如何预防

1、加强锻炼,提高适应能力,运动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特别在寒冷环境中锻炼时,尤需注意这点。对易发生痉挛的肌肉,进行适当的按摩。

2、冬季注意保暖,冬泳不能在水中过长时间不活动,夏天游泳如水温较低时,游泳时间不宜过长。

3、夏天出汗多,注意喝些盐开水,补充丧失的电解质。

4、疲劳时,不宜长时间剧烈运动。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