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字塚”藏深山无人识

[复制链接]
查看176 | 回复0 | 2019-12-30 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字塚藏身深山无人识,专家希望尽快调研保护。



  三年前江门发现一处罕见埋葬字的字冢 而今墓碑周围布满枯叶也无保护措施



  石碑上有字塚二字,据了解,塚是冢的异体字。新会文史研究者林福杰介绍说,塚者,就是大坟墓的意思。塚不单有葬人的,过去,还有葬字的、葬花的;顾名思义,lsquo;字塚rsquo;埋葬的就是字印在纸上的字。



  清明节将至,江门各地的人们纷纷出门,拜祭祖先。然而,在圭峰山玉台寺广场栈道旁,却有一处孤坟,杂草丛生,枯叶满地,十分冷清。这座孤坟有一块特殊的墓碑,上面写着字塚两个大字,字塚是葬字的坟墓。专家称它反映了古代先人对字的一种崇敬,这是省内首次发现,可能是国内唯一的字塚。



  昨天,记者现场走访发现,这个字塚仍默默无闻地竖立在山林中,没有任何保护措施,而知道这里有字塚的人更少之又少。



  发现:清代字塚现身江门



  记者了解到,位于江门市新会区圭峰山玉台寺广场附近新修栈道旁的字塚,早在2012年就被当地人无意间发现。昨天,记者来到该处,拨开坟墓上的枯叶,只见这个字塚为馒头形坟头,长约1.7米、高1米多,石碑上有字塚二字。据当地文史专家称,附近另有一块石碑刻着咸丰七年字纸灰七埕,以石桩形式竖于其东南约1米处,咸丰七年即1857年,因此,专家断定这个字塚建于清代。



  据新会文史研究者林福杰先生介绍,字塚比较少见。可以说在国内都是难得一见。他还表示:这座字塚是一个反映当年文人生活的物证。而记者通过各种资料调查字塚发现,只有在百度上有关于新会字塚的介绍,而国内其他地方没有相关介绍。



  遗憾:价值如何至今无人识#p#分页标题#e#



  从字塚被人发现到现在,已经过去近3年时间,然而,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与别的坟墓迎来祭奠高峰相比,这里仍然冷冷清清。



  记者看到,虽然新修的栈道就在字塚旁边经过,但是,从栈道行过的人,没有一个人看一眼字塚;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路过的行人,他们都称不知道有字塚这回事,觉得很新鲜。



  而在字塚的周围,记者看到,它仍有一半被埋在泥土中,并没有被挖掘出来;而在字塚的周围也没有任何关于字塚介绍或者提醒的标示,它显得十分落寞,并不为人所知。



  直到现在,也没有人来研究过它的文物价值怎么样,到底有没有保护价值;这可是全国少见的历史东西。林福杰先生说。



  专家:字塚印证敬惜字纸



  林福杰称,在明清以至民国,曾有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敬惜字纸:对写有字的纸张不乱扔,不拿来包食物、垫屁股,不和钱放在一起。清代此风最盛,还编印不少书,劝诫人们不但自己要敬惜,还要去收集丢弃的字纸,鼓吹是否敬惜字纸,将会有报应,可见先人对字的敬仰。林福杰说。



  圭峰山上的lsquo;字塚rsquo;是lsquo;敬惜字纸rsquo;的历史文物,可与这段历史互相印证。林福杰说。



  据江门市文广新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这是在江门地区首次发现字塚,至于文物价值如何,如何保护,有没有必要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序列,需专家来鉴定。



  典故 新会字纸荣 曾拾字纸行善



  对于新会出现字塚,林福杰认为并不是偶然现象,它体现了当时新会历史风俗,文化氛围。



  林福杰告诉记者,敬惜字纸也是当时民间慈善组织的工作之一。新会在清末民国时期,就有一个有名的lsquo;字纸荣rsquo;。他说。



  据林福杰介绍,在清代,江门同善堂成立了敬惜字纸会,出钱雇人在大街小巷拾取字纸,焚烧后深埋,或投入海中。拾取字纸的人每拾满一竹笠(小箩,方言)的工资是白银5分。#p#分页标题#e#



  当时,会城有个人叫梁荣,是从新会小冈迁到新会会城的。据史料记载,他14岁那年(约在清同治九年,即1870年)就开始以此为生计。他长年身背竹笠,左手摇铜铃,右手持铁夹,到处拾字纸,人称lsquo;字纸荣rsquo;。林福杰说:梁荣曾一度到罗浮山学道,回会城后,在新会象山紫云洞做道士,但是仍坚持拾取字纸,从不厌倦,还对人说这是lsquo;功德无量rsquo;,lsquo;甘之如饴rsquo;。



  据史料记载,抗日战争期间,会城沦陷后,江门的各善堂解体,梁荣也在1941年去世。字纸荣的事,当年在会城人尽皆知





上一篇:秦兵马俑坑现最完整弓弩:强弩最远能射七八百米
下一篇:古代10大恶人:成吉思汗列第一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