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大熊猫进化之谜 与人类有关

[复制链接]
查看193 | 回复0 | 2019-12-30 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何我们可以直立行走?大熊猫与人类进化有关



如果你想要了解人类的演化过程,那么有一些动物你是肯定要去做一番了解的。你第一个想到的大概就是黑猩猩,这非常符合逻辑,毕竟这是与我们人类关系最近的灵长类近亲,它们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于我们猿类祖先的相关信息。当然出于同样的原因,猴类也应该进行研究。



  你或许还会想到对其他一些显示出智慧行为并拥有发达大脑的生物开展研究,比如乌鸦和海豚。



  但你无论如何不会想到要去对大熊猫开展什么研究。当然这种动物很可爱,但它们和人类在进化方面没有任何联系。它们不是我们的近亲,它们也并非显示特别智慧能力的生物。



  这些都是事实。但根据一项最新研究的结果,大熊猫和我们人类的演化之间却可能存在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们或许将帮助我们回答有关我们躯体的一个最古怪却非常基本的问题:为何我们可以直立行走?



  人类和大熊猫都是哺乳动物,而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在大多数的时间里都是四足行走的,从狗,猫到老鼠和熊,还有大象,无不如此。



  四肢行走意味着你的背是平行于地面的。这种姿势也反过来决定了你的脊椎生长模式以及你的脊椎与四肢之间的相对位置与连接方式。



  但人类与此不同,我们的脊椎是垂直于地面的,猿类也常常是如此。那么问题就是:这种直立姿态最早是在何时出现的,又是如何出现的?为了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的加布里埃尔罗素(Gabrielle Russo)与纽约大学的斯科特威廉姆斯(Scott Williams)决定将人类与其他能够直立行走的动物开展对比研究。



  他们想要找到一种不是猿类或猴类的动物开展对比观察,因为猿类与猴类可能经历了与人类类似的进化压力,这让区分具体是哪一种因素主要促成了进化转变的发生变得十分困难。



  而这正是研究人员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大熊猫身上的原因。



  和其他很多熊类一样,大熊猫会花费很大一部分时间以直立姿态保持坐姿。罗素与威廉姆斯想要弄清楚,大熊猫的脊椎结构是否也和我们一样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果它们的脊椎的确发生了与我们相似的变化,那么这就表明大熊猫与人类一样,出于类似的原因进化出了能够支撑直立方向姿势的身体结构。而如果反过来,大熊猫的脊椎和我们人类的不同,那么这可能就表明大熊猫进化出直立姿态可能另有原因。



  研究组对大熊猫与其他熊类的脊椎骨逐个进行了细致对比。结果显示,相比它的熊类近亲,大熊猫的脊椎在下背部的脊椎骨节数量较少,并且形状也不同。相同的变化也发生在了远古时期我们与猴类相似的祖先朝着猿类进化的过程之中。而如果大熊猫和猿类进化出直立姿态身体结构出于相似的原因,那么这种原因究竟是什么?#p#分页标题#e#



  一般认为猿类脊椎的变化是由于它们会常常用前臂吊住树枝并在树杈间到处跳跃,或是用双臂抓住树干向上垂直攀援。但相比之下,大熊猫并不具备类似的行为,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解释可能行不通。



  相反,大熊猫进化出直立姿态很有可能是出于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那就是拥有垂直的坐姿。



  罗素与威廉姆斯指出:大猩猩会花费大量时间以端坐的姿态进食树叶与其他食物。而直立的坐姿更有利于它们空出双手并抓取食物。而大熊猫的进化也很可能是出于相似的目的,我们都知道大熊猫每天都会花费大量时间以端坐姿态啃食竹子。



  研究人员认为猿类大约是在1500万~2000万年前开始进化出直立姿态的。他们表示:存在一些猿类化石,表明当时它们已经适应了端坐的姿态。而到了大约1300万~700万年前,其中的一支旁系从猿类中分离开来,在经过漫长的进化演变后,最终成为今天的人类



科学家称人类和大熊猫相像:直立坐姿是主因



  要想了解人类进化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黑猩猩、猴子、海豚等,但是最新调查显示大熊猫对研究人类直立行走的演化有着重要作用。
  
  要想了解人类的进化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黑猩猩和猴子,因为它们是人类最近的亲属,与我们的祖先在外形上比较相似。或许我们还会想要研究一下乌鸦或者海豚,虽然它们与人类并非同一科属,但它们在动物中智力超群,有着最强大脑,在这一点上与人类比较相似。但是我们肯定不会通过研究大熊猫来了解人类的进化。因为大熊猫虽然可爱,但是与人类的亲属关系却不是很近,而且它们也不具备超高智商。
  
  然而,最近一项研究显示:大熊猫与人类的进化或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人类直立行走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人类和大熊猫都是哺乳类动物,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运动方式都是靠四肢行走或奔跑,例如:狗、老鼠、熊及大象等。这种运动方式就决定了它们的背部是与地面平行的,而且影响了骨骼的生长方式。但是人类却与此不同:我们的背部和脊柱与地面保持着垂直。猿猴也是这样。
  
  但是,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人类的直立行走?为了寻找答案,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加布里埃尔 鲁索和纽约大学的斯科特 威廉姆斯决定将人类与另一种直立行走的动物进行比较。但是,猩猩和猴子却不能作为比较对象。因为正如人类一样,它们在进化中也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经历了很多阶段,很难区分是何种因素导致了它们的这种转变。
  
  因此,科学家们选择了大熊猫。正如其他的熊类,大熊猫长时间保持坐姿,这样使它们的背部保持直立。科学家想要了解大熊猫的脊柱是否和人类的一样也经历了改变。如果有变化,则说明在直立行走上,大熊猫和人类有一样的进化原因。反之则相反。#p#分页标题#e#
  
  通过比较大熊猫和其他熊类的背部脊柱,科学家们发现:大熊猫背部的椎骨较少,并且形状也与其他熊类有所不同。这与人类祖先的进化有些相似。但如果大熊猫和猿的直立行走的进化原因相似,那这个原因可能是什么呢?
  
  传统来说,猿类脊柱的逐步进化可能与其在树林中蹦来蹦去、攀爬树木有关。但是熊猫并不做这些事。所以,鲁索和威廉姆斯认为此种解释不太合理。
  
  因此,如果用直立坐姿来解释或许能够说得通。大猩猩也会经常坐着吃竹子和树叶,直立的坐姿让它们的双手能够尽情伸展。而大熊猫也具备这一生活习性:花上大把的时间坐着吃竹子。
  
  鲁索和威廉姆斯认为类人猿可能在1500-2000万年前开始形成直立的姿势。然而,1300万至700万年前,人类开始脱离其他类人猿,形成自己的种族



揭开熊猫食用竹子之谜 千年进化出独特微生物
  国宝熊猫虽然看上去可爱,但毕竟它是熊,但食肉动物的它们为什么能消化竹子一直困惑这科学家。近日熊猫吃竹子之谜终于被科学家破解。科研人员发现一种特殊的消化道微生物帮助熊猫消化竹子。
  
  科学家介绍说,大熊猫是一种杂食动物,属于熊的一种,因为可爱的样子被人称呼熊猫,它们依旧存在熊的凶猛本性,有的时候甚至也会吃肉,大部分时间它们每天平均要消耗12公斤的竹子,可是它缺乏帮助草食动物消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酶。熊猫专家魏福文和他的同事使用基因测序技术来发现生活在大熊猫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希望发现消化纤维素的共生体。
  
  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科学家分析了5000多个核糖体RNA序列,然后与那些见于食草动物的序列进行了比较,从而发现不同。科学家报告说,他们采取的样品就是熊猫的粪便,而在熊猫的粪便里发现了一种特有微生物,甚至可以称之为细菌,不过它们是有益的,应该是熊猫经过过年演化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物质。
  
  此外随着长时间的演化,熊猫的爪子、牙齿、用于咀嚼的肌肉都发生了变化,外加这些独一无二的消化微生物,使得它们使用竹子变得更外简单。



大熊猫的进化






始熊猫舌面



  在动物进化史上,大熊猫是佼佼者,在生存竞争中,大熊猫是成功者。






大熊猫小种下颌化石

#p#分页标题#e#

  据已发现的化石研究分析,早在800万年前的晚中新世,中国云南禄丰等地的热带潮湿森林的边缘,就生活着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个体犹如一只较肥胖的狐狸。由始熊猫演化的一个旁枝叫葛氏郊熊猫(Agriarcros goaci),分布于欧洲的匈牙利和法国等地的潮湿森林, 在中新世末期即灭绝。而始熊猫的主枝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型只有现生大熊猫的一半大,像一只胖胖的狗,其化石被定名为大熊猫的小种(Ailuropoda micrta)。从大熊猫小种的化石牙齿推测,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






武陵山亚种下颌



  这些小型大熊猫又经历了约200万年,开始向亚热带潮湿森林延伸,并取代始熊猫广泛分布于云南、广西和四川。以后大熊猫进一步适应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化石大熊猫武陵山亚种(Ailuropoda milanoleuca wulishansis)的体型仅比现生大熊猫小约1/8。到更新世晚期,化石大熊猫巴氏亚种(Ailuropoda milanoleuea daconi)的体型又普遍的比现生大熊猫大约1/8,而且依赖竹子为生。






巴氏亚种头骨化石



  在整个更新世,化石亚种大熊猫分布相当广泛,几乎遍布中国东部和南部,北至北京周口店,南至台湾岛及缅甸、越南、泰国北部。当时的大熊猫与剑齿虎、剑齿象以及北京猿人、南方猿人一起生活,构成典型的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化石群。就在更新世中晚期,秦岭及其以南山脉出现大面积冰川等自然环境的剧烈变化,特别是在距今约1万8千年前的第四纪冰期之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衰落,大部分动物灭绝,仅留下无数化石表明它们曾经存在。北方的大熊猫绝迹,南方的大熊猫分布区也骤然缩小,进入历史的衰退期。





上一篇:见生物大灭绝后生命顽强复苏的远安化石群落
下一篇:古埃及鳄鱼木乃伊 3D技术分析木乃伊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