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美术] 为什么软件的重大消息都会写“朕知道了”

[复制链接]
查看59 | 回复0 | 2022-6-3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题:
为什么软件的重大消息都会写“朕知道了”



推荐答案:
台北故宫博物院畅销过一段创意品“朕知道了”胶带,极其受大众喜爱。“朕知道了”四字是康熙皇帝真迹的复制品,因康熙在批阅奏则时,爱在文末朱批“朕知道了”, 简单4字,霸气十足!
之后大清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效仿康熙,爱在奏折上御批“知道了”!经过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个文化创意,“朕知道了”就成了网络热门梗了。
有媒体这样点评清朝八帝的“知道了”:康熙字迹“气势最傲”;乾隆的字帅气,笔力遒劲有道;雍正的字端正带着率性,有独特风味;嘉庆的字圆润厚实,相当可爱。道光笔锋带尖;咸丰风格略为潇洒不拘;小皇帝同治和光绪的字颇具规格,端正仔细,一笔一画。
臣仆们堂堂正正地上奏,一层层往上走,在军机处也过一遍,再进呈御览。里边的东西举朝上下皆知,皇上再批“知道了”就没有必要,所以“知道了”的出处,以密折为多。
非但皇上老佛爷看密折是独自一人,上折子的大臣拟折子的时候也是偷偷摸摸神神秘秘的,要不能叫密折吗?
为啥这么神秘?清朝没有东厂和锦衣卫,监视臣下的特务系统规模与明朝没法比,于是从康熙开始,常授权其心腹官员、部分地方督抚大员、前敌将帅密奏见闻,内容包罗万象,以便皇上掌握官意民情。到雍正朝,密折制度进一步完善,成了皇上监视臣下、发动官僚斗官僚的利器。
正因密折如此诡秘,“知道了”三字才极具含金量。皇上知道的,大部分臣民不知道,只是跟上折子的心腹你知我知;能跟皇上分享秘密,可是有形的高官厚禄也比不得的天眷荣宠,也是考验你的一种形式。
“知道了”仨字看似不表态,其实也是一种表态,尤其跟臣子折子里的内容一产生化学反应,表意也就变得难测起来:得知了臣下所告秘情,皇上究竟要如何处置?赞同还是反对?都不说,你自己品去吧。
“知道了”、“朕知道了”其后暗含的表情,真是越捉摸越有意思,越容易上瘾,越神秘莫测。足令那些密室里孤灯下揣摩折子的人后背发冷、前额出汗,足令他们欲哭无泪、欲笑无声、欲罢不能,像毒瘾发作一样,继续乐在其中,与皇上玩精神上的猫鼠游戏。
不过,皇上们的品性还是在 “知道了”之后表现出不同。康熙往往以诚相示,以理服人,谆谆教导;雍正心性直率,自谓“真汉子”,高兴了不吝溢美,生气了声色俱厉,字体也显得凌厉诛心;乾隆喜欢大而化之,事事要见出自己的气量风度;而嘉道咸同光几位的风范能力,则与康雍乾没法比,在批语中透射出的帝王心术,差得远了。


其他答案:
这是对我们的敬称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