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话题] 南昌“九洲”历史

[复制链接]
查看56 | 回复0 | 2022-6-11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题:
南昌“九洲”历史

“九洲”即是新洲、潮王洲(朝阳洲)、打缆洲、杨家洲、新添(填)洲、黄泥洲(以上洲名今仍沿用)、里洲(现已填河成陆)、黄中洲(已并入黄泥洲)、大洲(已并入潮王洲)
每个洲的历史由来


推荐答案:
“九洲”说法仅流传于民间,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南昌古城西、北沿江一带洲地甚多,有据可查的洲名有新洲、潮王洲(今名朝阳洲)、官洲、黄牛洲、打缆洲、新添洲(又名新填洲、兴田洲)、杨家洲、里洲(又名南鲤洲)、蓼洲、草洲、大洲、黄泥洲、杨子洲、(又名羊子洲、今名扬子洲)、独洲、裘家洲、老洲嘴等20多个,还有未冠通名的洲地,如应章墩、吉安墩、罗家墩、猪婆滩等。
如此之多的有据可查的洲名,为何民谚只说“九洲”?
  南昌市地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有专家提出“九洲”可能是泛指,但经考证,更多专家认为民谚中的“九洲”系实有所指,在清道光年间和上世纪早期的古图中确完整地标注了九个洲名。两图标注相同的洲名有五个:潮王洲、黄牛洲、打缆洲、新填(清图作“添”)洲、里洲。另四洲有所不同:清道光图标为官洲、蓼洲、草洲、杨子洲;上世纪早期图标为新洲、杨家洲、大洲、黄泥洲。
  据对各图所标的位置对比分析,清道光图所标的官洲后已并入潮王洲,蓼洲后已与抚河西岸陆内相连而消失,草洲后来演变为黄泥洲,清乾隆图标注的新洲、大洲,道光图则均漏标,其中新洲的位置上画了一个洲形,但未标名。
  由此可见,清道光年间的图注不足取,上世纪早期的图标更合乎情理,即新洲、潮王州(今名朝阳洲)、打缆洲、新添洲(今名新填洲),杨家洲、黄泥洲(以上洲名至今仍沿用)、里洲(已填河成路陆)、黄牛洲(已并入黄泥洲)、大洲(已并入潮王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九个洲都在南昌界内,而且明确标注属五区管辖。
 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南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杨建葆表示,赣江水冲击陆地,逐渐形成洲地,南昌最早的洲地被命名为“老洲”(“老”:时间最久),其位置约位于所有洲地的最西南边。此后,越来越多的洲地渐渐形成。
杨建葆正是“杨家洲人”,他说洲上人家都姓杨,为此命名为杨家洲。
  另外,对洲名没有特殊讲究。相传,有一个洲上的百姓心灵手巧,为渔民制造缆绳,而在当时,结实的缆绳多是“打”出来的,为此这个洲被称为“打缆洲”。而黄牛洲、黄泥洲,大抵是因为那里的草嫩、牲口喝水便利,常有牧童放牛,因而命名。潮王洲的更名让他印象深刻:新中国成立后,人们迎接新生活,“王”侯将相已与新时代不符,潮王洲便更名为“朝阳洲”,寓意:朝向红太阳。
如今,想再乘渔船往返洲际,欣赏动人的风景已是难事。19日,记者矗立抚河桥头,这里大厦林立,已不见古代洲地风景。据称,现在的抚河桥以西,北从省博物馆,南到洪城路段,西至赣江,东南面的里洲新村均属“九洲”范围。附近的百姓讲述,南昌如今一些地名就取自从前的洲名:如里洲路、蓼洲街、打缆洲路、新洲路、大洲路等。
南昌全境以平原为主,东南平坦,西北丘陵起伏,其中水域占总面积的近30%,岗地、低丘占34.4%。全市平均海拔25米,城区地势偏低洼,而洲屿的地势就更低洼。
  地势虽然低洼,但非常肥沃。据传,洲上人家勤劳富足,不仅可捕鱼,还利用洲上有限的土地种农作物。由于水分充足,常能大丰收。其中,最有名的农作物要属潮王洲(今名朝阳洲)的灯笼辣椒。辣椒快转红时,潮王洲人就把它们串在一起吊在门前,很快会变为红色。
  相传,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后曾到南昌视察军备和城防。这天傍晚,在侄子朱文正和大将沐英的陪同下,朱元璋登上德胜门城楼,放眼望去,潮王洲尽在眼底,洲上家家户户门前挂着一串串红辣椒,远看宛如“红灯笼”。于是,朱元璋赐名为“灯笼辣椒”。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