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话题] 为什么不同主张的学派都可以在齐国发展

[复制链接]
查看63 | 回复0 | 2022-6-11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题:
为什么不同主张的学派都可以在齐国发展

如题。


推荐答案:
稷下学宫田氏先祖源于陈国,始祖为黄帝。而姜氏的始祖在陕西姜水,先祖为炎帝,黄帝战胜炎帝,就是田氏代齐的法理依据。这是其一。其二,当时天下最有学问的是史官,老子是周王室的守藏史、太史令,是当时文化的最高代表,且老子祖籍陈国,是田氏老乡。更重要的田氏代齐后,沿袭姜氏齐国的治国理念,这种理念与老子主张的无为而治理念高度契合,于是将黄帝和老子政治思想合二为一,称之为“黄老之学,并作为学宫主导思想。于是广而告之,聚天下英才于齐都,因学宫位于齐国临淄的“稷门”附近,因此定名为“稷门学宫”。稷下学宫遗址百家争鸣的摇篮“稷下学宫”自田氏代齐开始,直至秦灭六国,持续近150年,几与田齐政权相始终,历代国君均将学宫作为基本国策给以高度重视。办学方针。齐国的办学政策开放,待遇优厚,竞争公平,办学方针虽以黄老之学为宗,但兼包并蓄,鼓励任何学说在此交锋融合;先生、士人可一边授徒一边从学;学宫只有师生,没有门阀;只讲学术,不分国籍;先生、学士可以不治而议论(《史记·田敬仲完列传》),也可以不任职而论国事(《盐铁论·论儒》),还能自由申报功名,王室一旦认定,便可受封上大夫,配享相应的爵位和俸禄《竹书纪年》。从“学在官府”到开放办学,稷下学宫成为天下各学派汇集地,百家争鸣的时代就此开启。办学规模。这所大学云集了道、儒、墨、法、纵横、名、兵、阴阳、农家等诸家学者,天下鸿学齐聚于齐都,诸子名流横议于稷下,展百年之盛景,写中华之华章。其间名流翘楚代不乏人,孟轲、荀匡、邹衍、慎到、申不害、接子、驺奭、淳于髡等,俱皆通天彻地之才,任教于学宫,雄辩于朝堂,深为齐君所赞赏,而为学人所倾慕。黄老道之学的分流因学宫的办学主导是黄老之学,因此,黄老道家学说得到极大发展,文子、列子、田骈, 季真, 环渊、彭蒙、尹文等等均属道家,但学跨两界,介于道、儒之间,或道、法之间,或道、墨之间的学者则更多。环渊之道,环渊为老子弟子,从楚至齐,为传输老子思想入齐的第一人,也为黄老之说创始人之一。其代表作《黄老帛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后学者有申子、文子等人。宋尹之道,即宋钘、尹文为核心的学术团体。出于黄老,但不乏儒家的仁恕思想和墨家的非攻思想。其道既以清静无为为宗,又兼具墨家世界和平思想;田慎之道,即田骈、慎到为核心的学术团体,出于黄老,但主张以道变法,最终走向法家。荀匡是以儒家为宗,兼具道、墨思想,最终培养出李斯、韩非子等法家人物;而邹衍、驺奭等人,由黄老之学延伸发展成了阴阳家。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