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话题] 这两个说法有点费解:夏朝共传14代,17后;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

[复制链接]
查看61 | 回复0 | 2022-6-11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题:
这两个说法有点费解:夏朝共传14代,17后;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

14代,17后,出自何方何典说法?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在位称后,去世称帝,,出自何方何典说法?


推荐答案: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德经》
“皇帝”是古代统治者的称号这个我们都是知道的。但“皇帝”一词是在嬴政一统七国之后,才开始将“皇”和“帝”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嬴政认为自己是堪比三皇五帝的人,也称“始皇帝”。在此之后的封建统治者延用了这个称号。
当然我们也知道,中国从“公天下”变为“家天下”是从夏朝开始的,但是夏朝之后是商朝,然后是周朝,后来又经历了春秋战国才到秦朝大一统,而称“皇帝”也是从秦朝开始,那么之前的夏商周统治者是以什么尊称呢?
在夏朝统治者被尊称为“后”,到商朝则是称为“王”或者“帝”,而周朝称“天子”,这么叫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三个称谓有什么不一样的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下。
夏朝称“后”
其实不管是商朝的称帝”还是周朝称“天子”,听起来就觉得傲气十足,很有威风,像是对统治者的尊称,相比之下,夏朝所称的“后”就让人感觉有些奇怪,让人难以理解,正常来说在我们的印象中,都是认为皇帝的妻子才称“后”吧。
以目前对夏朝所掌握到的研究情况来看,有以下两种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说我们中国的文字真的很奇妙。当我们探究“后”这个字的起源时,我们发现它和“司”字有着一定的渊源,这两个字彼此是反着的,就如一个人在照一面镜子。
这两个字有关系也并非一种巧合,据说他还是有一段故事的。相传,大禹是帝舜的司空,主要负责管理水利。夏朝建立之后,大禹后代子孙根据汉字“司”的创造了“后”,“后”也可以说是“司”字的镜像,但其实也是自贬一级的称号,因为他们认为不能和禹并肩而立。
而至于真相是否如此,谁也不知道,但后与司都有主管、掌控的意思。“掌管”这不就是“统治者”的标志嘛,所以称统治者为“后”。
另一个原因就要和夏朝的统治联系起来理解了。是夏朝将“公天下”改为“家天下”,因为这是第一次有这种做法就必须要做到让天下人信服,而这就要有让人信服的说法,而以“大禹治水”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就是使人们信服的源泉了。
相传大禹治水有功,受舜帝封于中原地区,我们都听过“皇天后土”这个成语吧,“后”字象征的就是“土地”,也有“土地之神”的意思,而夏朝正是掌控中原的土地,所以自诩“土地之神”也有利于他们的统治变得更加稳固。这就是统治者为何称“后”。
商朝称“帝”
夏朝大约存在了四百七十一年,末期由于夏桀残暴统治使得百姓民不聊生,有了不满夏桀统治的出现,有民愤,有不满自然也就会有人不愿再受到如此统治,便出现了“商汤灭夏”,夏朝自此被商朝取而代之。
在这历史长河中朝代更迭的事在现在人眼中,似乎是比较平常的事,因为我们已经看过太多这样的事。但是在四千多年前,这种事情可以说是破天荒的头一遭。所以统治者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让百姓信服,这样才能是顺理成章,名正言顺。
在当时环境下,人们的思想非常落后,相信天上是有神的存在,没有人愿意违背神的意愿,敢和天作对的。所以,商汤借以“天神”之名,让天下人知道灭夏是“应天而为”,是老天爷派我来取而代之的,我称王顺应的是天意。
人们原本就已经无法忍受夏桀的残暴统治,如今听说商汤是代表上天来讨伐,百姓也都很支持,商汤随即建立商朝。商朝建立后,统治者在位时被称为“王”,去世后称为“帝”。
我们从甲骨文的形来看这两个字在当时所代表的含义。可以看出“王”这个字是一把大斧头的轮廓,斧头不仅代表的是杀戮,也代表军权统治。从而可以推测“王”在当时就是武力的象征,是整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而“帝”字是与先民的祭祀崇拜有关。
古时候人们都是很迷信,在龟甲牛骨上刻字多用于占卜,在商朝时人们也常有祭祀,所以称“帝”字,也是十分尊贵的。
因此,商朝的统治者在位时被称为“王”,一手掌控着天下的一切,是天下审判者,决裁者;死后的商朝统治者就会变成人们所祭祀的“帝”,所以如果有和商朝站在对立面的,想要推翻商朝的统治,就是在和上天过不去。
周朝称“天子”
纣王荒淫无度,商朝的气数将尽,周文王、周武王欲出兵伐纣。但当时人们的认知还是非常有限,对商王都有着敬畏之心,所以没有合理的说法,出兵伐纣定会受到天下人的谴责。
周人要顺理成章的使人信服,需要怎样做才行呢?据古书记载“商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可以看出“武王伐纣”和“商汤灭夏”如出一辙,是顺应天意和民心的事。
之前说商王让天下人认为他是“天帝”,周人当然也不能去和天下人处于对立面否认此事。所以,周王承认商王是“天帝”,但现在的“王”,荒淫无度已无法再治理天下,“天帝”派我们周人来收拾他,我们是收到“天帝”指示来代做。
为了笼络人心,周王体恤爱民,稳固自己的“天子”地位。“天子”就是上天选择的才德兼备的人。“天子”也是以神的名义统治管理天下,从而受到人们的尊重,同时利用人们对神的敬畏之心,减少政权被颠覆的可能。
结语
现在我们大概了解了为何夏朝称“后”,商朝称“帝”,周朝称“天子”了,这些称谓彼此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也并不是完全一样,都是有着自己特殊之意。
相同之处也比较明显,都借用了“神”的名义,来受到百姓尊重、崇拜。当然这同时满足了统治者功利、虚荣的心,这些称谓重要的是能体现出他们的权势、威严。我们也明白统治者称谓虽会不同但总的来说都是为了“表现自己位尊于天下”,从而使政权稳固,这才是最主要的。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 《中国远古史》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