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话题] 唐朝中期以前疫病能迅速消灭在萌芽的原因有哪些?

[复制链接]
查看145 | 回复0 | 2022-6-14 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问题:
唐朝中期以前疫病能迅速消灭在萌芽的原因有哪些?



推荐答案:
第一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作者孙思邈,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该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千金要方》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书中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学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五脏六腑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并开创了脏腑分类方剂的先河;其中将飞尸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因此,《千金要方》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千金要方》还流传至国外,产生了一定影响。
第二《千金翼方》,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撰,约成书于永淳二年(682)。作者集晚年近三十年之经验,以补早期巨著《千金要方》之不足,故名翼方。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以千金来命名此书极为恰当。《千金翼方》全书共三十卷,北宋时期校正医书局对其传本予以校正,并刊行全国。宋代印本在明代以前失传了,所幸印版保存了下来,明朝万历年间,翰林院纂修官王肯堂奉万历皇帝之命纂刻了宋版《千金翼方》。《千金翼方》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中医药典籍之一
第三 《新修本草》,本草著作,一名《唐本草》《英公本草》,54卷。唐·苏敬等23人奉敕撰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计有正文20卷,目录1卷;《药图》25卷,目录1卷;《图经》7卷。正文实际载药850种,较《本草经集注》新增114种。此书以《本草经集注》为基础,增补注文与新药。又将原草木、虫兽2类,析为草、木、禽兽、虫鱼4类,序例亦一分为二。新增注文冠以“谨案”二字,小字书于陶弘景注文之后。新增用药用黑大字书写,末注“新附”。补注内容中,以记载药物形态、产地为多,兼述药效、别名等。书中纠正陶氏谬误处甚多,为后世辨正药物基原提供依据。《新修本草》是中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原书已佚,主要内容保存于后世诸家本草著作中。
第四发救济粮,减轻租税遭受疫灾之后,灾区人民生活备受影响,政府为解决人民生活困难,一般都能积极地救济粮食、减轻租税。这样既保证了正常生活,又使灾区人民能及时地恢复生产,实行自救。遣医施药赈恤当大规模的水旱、地震和灾疫降临时,政府就会立即派遣医使亲至灾地宣慰,协助或负责赈恤工作,以解灾民于水深火热之中。隋唐时期,每当疫情发生,由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地方官吏配合医疗人员,免费发放医药、开仓赈济,这已经形成定制。
第五 这些举措对控制疫情的扩散以及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都起到了比较积极的作用。因此,唐代前期基本没有像后期那样出现疫灾无法控制的局面,疫灾范围基本都是在三到五个州之间,人民的生命及生产生活受到的影响也要小得多。掩瘗尸骨尸体是病毒和细菌借以大量繁殖的最主要载体,处理尸体,也是切断疾疫流行的一个重要渠道。人死后若得不到及时掩埋、抛尸田野,病菌很容易会传给活人。所以官府都非常重视对尸体的掩埋,凡遇大灾大疫,一般都有掩埋和隔离死者尸体的做法。
第六 贞观年间流行病频率较高,其原因是隋末战争频繁酿成了疾疫流行之条件,而太宗皇帝当时制定的收埋骸骨的措施则为后代预防流行病提供了借鉴。尤其是玄宗天宝元年诏令全国掩埋骸骨后,此后20多年间都没有发生大的流行病。设坊隔离,开办慈善机构先秦时期,就有了病人隔离措施。魏晋时期,病人隔离已经形成制度。萧齐时,六疾馆是收隔病患的医疗机构。隋朝开皇年间,陇西官员辛公义设有厅事,收容隔离病人。到了唐朝,甚至出现了“方舱医院”——唐代的寺院医学十分兴盛,由僧人开设乞丐养病坊,以隔离收治患病之人。
第七 另外,在唐代两京宫城中还设有称作患坊的机构。许多患病的宫女被集中于此,进行隔离和集中救治。除了京城,各州府也设有病坊,《新唐书·食货志》就记有按中央和地方划分寺田的标准:“养病坊给寺田十顷,诸州七顷。”发粮施药、建“方舱医院”,这些唐代的防疫措施,跟我们今天采取的措施十分相像,不仅如此,唐代人对预防疾病也是很有心得。唐代防护意识俗话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关于疫情,唐朝人早就想明白了,除了医药防控以外,更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八唐初一位叫巢元方的医学家,写过一本医书——《诸候源病论》,其中就提出了饮食卫生的概念:人们一定不要吃那些患传染病死亡或吃了毒草死亡的动物,否则人也会感染上病毒。孙思邈的《千金方》里还提到了关于水净化处理。这个办法其实很简单,将配好的药材沉到井里,能起到改善水质、防控疾病的作用。这是医学角度的水治理措施,此外,唐朝政府对于维护城市环境卫生也有一些措施。乱扔垃圾可是要挨打的。《唐律疏议》规定:“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排污工程已到位。西安市东门外中兴路一带,曾出土了唐代排放生活污水与雨水的下水道。过水涵洞巧设计。含光门博物馆里展示了一处隋唐过水涵洞遗址,地处原长安城皇城南垣西段,被发现时这处涵洞顶部与西侧局部因经年藏于地下而受损,涵洞东壁拱券部分保留相对完好,功能结构分布清晰。
第九据专家介绍,这一涵洞是用来引水的,可以给城市供水。唐朝在隋朝的水渠建设后又完善了城市的排水系统,用隧道取代了之前的陶管。不仅如此,五拱过水涵洞也更能承受上方建筑或车马的压力,菱形的铁闸石条使排水更加流畅的同时也可以起到防御皇城的作用。带菱形栅口的石条庞大的供排水系统设计非常精巧,它遍布城市各个角落,几乎使每家每户都可以就近取水,便捷又安全,也是防治疫病的重要手段。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