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盖玉米种植技术浅析

[复制链接]
查看207 | 回复0 | 2019-12-30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物资技术也在高速发展,覆膜技术就是其中之一。地膜覆盖技术在农业种植上已得到长时间的广泛应用,通过对近20多年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的总结,尤其以玉米种植为例,在整地、选种、施肥、播种、覆盖地膜以及管理等方面对地膜覆盖技术措施进行阐述,以期能够更加规范化的实行地膜覆盖技术。


1 精细整地,实行规范化种植


首先对土壤进行精细化整理,达到土细墒平,使地膜能够更好的和地面紧贴,达到保温保湿作用,为地膜更好的发挥作用提供充足的土壤条件;采用规格化种植,实行间作套种。在此规格的基础上,可进行撒籽育苗定向移栽。另外,在对土地进行盖膜前,要喷洒除草剂,进行芽前除草,避免地膜将杂草一并覆盖。常用除草剂有甲草胺、除草醚等多种化学药物。在使用甲草胺时要注意用法用量,将其喷洒在墒面上。在水不足或污染的情况下可用少量水及细土混合撒施在墒面上。


2 选用优质种子,施用底肥挑选大小均匀、饱满充实的优质种子,并且在正式播种前要在晴天对种子进行晾晒,增强种子的发芽率,减少缺苗现象。此外,为了预防病虫害侵扰,保证种子发芽率和发芽质量,在播种前也要对种子用药物进行处理,增强种子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为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要用粉锈宁与水进行适当比例的混合制成药液,喷洒在种子上,边喷边搅拌,搅拌均匀后进行播种。为防治地老虎,用辛硫磷乳油处理种子。另外,由于种子生育期全程都被地膜覆盖,所以会给中后期的追肥造成困难。因此,在播种时要施足底肥,做到氮、磷、钾元素齐全,以保证幼苗养料充足。如果底肥施用不足,很可能会造成缺苗现象,或者幼苗发育不良,影响产量。


3 选好地膜,及时盖膜


3.1 先播种后盖膜


每播种一墒,就立即覆盖一墒,从而减少水分蒸发,保证种子生长所需水分。如果种子播种时土地较干旱,则应在下透雨后立即用地膜覆盖,保留住水分。


3.2 先盖膜后播种


适用于晚播的玉米地。在玉米播种前将土地进行耕犁、整理,施加足量的肥料,浇足够的水,浇透土壤,浇灌后立即覆盖地膜。在播种时,用镰刀在垄心处戳破地膜,并将种子播下,播种后立即用土覆盖好,并且堵住地膜的孔,以防水分散失,保证土壤湿度。注意用此方法时,要提前浸泡种子。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进行地膜覆盖,都要保证使膜紧贴地面,并且膜拉紧拉平,在膜的四周都用土压紧,按照一定的距离在墒面上横向压上土壤,使膜能更好地贴紧地面,避免由于风大等原因将地膜掀开或破损。要注意在墒面上压土时,不能太宽,过宽则影响采光度,增温效果差。


4 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4.1 破膜引苗


如果不及时将幼苗从地膜中剖开来降温,幼苗易被烧死或烧伤,因此,在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及时将幼苗从地膜中放出,放苗时间应选在早、晚或阴天来进行,避免在正午进行,防止幼苗被阳光灼伤。


4.2 查膜补破


在有强风或暴雨后,要及时对地膜的覆盖情况进行检查,将地膜破损或掀开处用细土重新压实,破损面积较大的地膜,则用新膜覆盖破损处。在破膜放苗后,要将膜孔四周用细土压实,防止被掀起。另外在进行地膜覆盖时,由于是全生育期的覆盖,所以在玉米正式收割前,禁止牲畜进入田地损坏地膜。


4.3 追肥提苗


在玉米有4~5片叶展开时,可以进行第一次追肥,在10~12片叶展开时,再次进行打孔追肥,使玉米穗加粗。在玉米开始抽雄吐丝时,进行第三次追肥,提高籽粒的重量和数量,为提高产量打好基础。在施追肥时按照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灵活施用,并且在每一次追肥后,用细土将膜孔封死。


4.4 及时防治病虫害


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尤其是在生长中期,主要病虫害是大叶斑病、小叶斑病以及玉米螟。为了避免病虫害对玉米造成严重损失,要及时对这些病虫害作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理手段。例如玉米螟来说,可在喇叭口期抓捕幼虫,或者施用毒土颗粒剂。


5 适时收获,消除残膜由于覆盖地膜的玉米比一般玉米要提前成熟约半个月,所以易遭老鼠的危害和偷食。此外,玉米穗还会存雨,易致籽粒发霉。因此,玉米成熟后要及时收割,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另外,由于地膜是一种高分子树脂材料,在土壤中不易分解,如果不及时进行消除,地膜经过常年积累,不仅会给整理田地带来麻烦,而且还形成很多隔膜层,造成土壤系统的破坏,既不利于田地的渗水、排水,减弱土壤通透性,又不利于植物的深扎根。并且地膜也易被耕牛误食,造成耕牛中毒,所以,在玉米收割完成后,及时消除地膜。

               





上一篇:杂交食葵栽培技术
下一篇:枣庄市黑小麦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