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发现世界唯一的深水壳相动物化石群

[复制链接]
查看228 | 回复0 | 2019-12-19 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百合化石(资料图)
一批直径只有3至5毫米的化石,近日在浙江余杭镇安乐山“现身”。经国内权威地质专家鉴定,被确认为是距今5.1亿年至4.38亿年的奥陶纪向距今4.38亿年至4.1亿年的志留纪演化时期的腕足动物化石,是当时活跃在地球上的深水壳相动物的主要种群,也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唯一的深水壳相动物化石群。
浙江地质调查院专家俞国华2005年7月在余杭镇安乐山进行地质资源调查时,不经意间在安乐塔正前方下面一座亭子旁边的石壁上发现了直径仅几毫米的贝壳化石,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此后,他先后多次前来进行地质调查,共发现三叶虫、海百合等3种化石,后经中科院院士、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戎嘉余鉴定,最终确定为是距今约4.4亿年、奥陶纪末期生物大灭绝时期的腕足动物化石。
“这次发现颇显意外。”从事地质工作已逾50年的俞国华介绍,一直以来,国际古生物学界普遍存在的声音是奥陶纪末期那场环境大灾难,令80%以上的古生物物种灭绝。然而幸存的物种是怎样躲过这场灾难的,一直缺乏实物证据。由于古杭州处于南半球的深水区,而原始动物只能在浅水中生存,因此杭州从来没有古生物化石发现。
专家们据此推测,在面临气候异常变化时,一些生物采取自救手段--对自身大小进行了改造,借助浅水区向深水区过渡的特殊地理环境,迁移到较深海区“躲”了起来,从而使杭州地区成为奥陶纪末期生物大灭绝时一些生物幸存的一个场所。而在环境好转之后,这些幸存生物一方面继续繁衍自身,另一方面成为新一轮“物种大爆发”的“种子”。
戎嘉余说,奥陶纪与志留纪时期的腕足动物化石的发现,对研究古生物进化意义重大,不仅找到了动物面临灾难时的自救手段,而且使一直空白的奥陶纪末期和志留纪早期动物之间的演化过程,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据悉,这批化石现保存在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专家们将对其作进一步研究。
[探索新知]关于奥陶纪
奥陶纪(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地质年代名称,(原始的脊椎动物出现)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距今5亿年,延续了6500万年。
奥陶纪(Ordovician,符号O)是地质年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488.3±1.7百万年(Ma),结束于443.7±1.5Ma。
奥陶纪亦分早、中、晚三个世。奥陶纪是地史上海侵最广泛的时期之一。在板块内部的地台区,海水广布,表现为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的普遍发育,在板块边缘的活动地槽区,为较深水环境,形成厚度很大的浅海、深海碎屑沉积和火山喷发沉积。奥陶纪末期曾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冰期,其分布范围包括非洲,特别是北非、南美的阿根廷、玻利维亚以及欧洲的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等地。
        





上一篇:湖北30多座东汉墓被盗挖大量文物被破坏
下一篇:日本展示纯金制成的白雪公主与小矮人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