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与人类》:动物隐身术

[复制链接]
查看324 | 回复0 | 2019-12-18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吃草,那些吃肉的家伙始终在打我们的主意,为了不被它们发现,我们要“隐身”。
  我们吃肉,可是每次出猎总被那些满肚草包的东西提前发现行踪,肚子饿得咕咕叫,看来我们也要学会“隐身”。
  大自然中,生存并非易事,猎物和猎手之间不光是力量、速度上的对抗,在形态和体色等“软件系统”上,它们也一直在进行着微妙的斗争。无论是强大的猎手还是柔弱的被捕食者,它们都在想尽办法让自己“隐身”到环境之中,从而为躲避天敌或进攻猎物提供先发制人的机会。
  昆虫体形小,反抗能力有限,但它们的味道又十分鲜美,是令众多小型食肉动物垂涎三尺的美餐。为了生存,它们必须小心谨慎,尽量不被敌人发现,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长期的进化使得它们个个都成了这方面的专家,枝、叶、茎、花……都是它们的模仿对象。
  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只蝗虫的伎俩。身处不同的环境中,这只蝗虫的命运可能会截然不同。停落在裸露的黄色沙土地上,它那绿色的身体显得格外突出,这只蝗虫仿佛也“知晓”此地不宜久留,飞身一跃跳入草丛中,瞬间“消失”了。其实它并没有走远,落地后几乎再没有移动过,是巧妙的保护色让它有了瞬间遁形的本领。此刻,只要它不挪动身体,就几乎不会被敌人发现。在这里,蝗虫身上那些杂乱无章的图案俨然就是最好的保护色。
  竹节虫(左图)一直是“拟态”的代言虫,可以说它已将拟态发挥到了极致,如果不移动,你根本察觉不了它的存在,也不可能留下这张照片。即便你已经发现目标,只要稍不留神,它就会从你的视野中瞬间“消失”。仔细观察,它的身体与周围的枯枝实在是太相似了,仿佛枝条上的纹理都被它刻意“定做”到了身上。
  除了伪装技巧“大名鼎鼎”的枯叶蝶,其它许多鳞翅目的昆虫同样有着高超的伪装技巧。瞧这对霜天蛾(右图),它们正在享受着一生中最为幸福的时刻,当然也最不愿被打扰。翅膀上的图案将它们埋藏在榆树树干的纹理之中,成了它们最理想的隐蔽工具,不费吹灰之力,便能销声匿迹。许多色彩暗淡的鳞翅目幼虫都喜欢把自己打扮成枝条的样子,这只野蚕(下图)也不例外,刚才他还在大快朵颐的啃食着嫩叶,当树枝稍微晃动一下时,它便立刻伸直了身子,一动不动的待在那。此时此刻,谁又会在意这根貌不惊人的“短树枝”呢?
41页  1  2  3  4




上一篇:神秘的西夏王陵
下一篇:揭开藏传佛教的色调之谜红与黄的神秘
【玉璞集 YUPU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