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王”大墓残留酒香 出土千年陈酒

[复制链接]
查看218 | 回复0 | 2019-12-19 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千多年的汉墓里,竟然还能残留酒香?在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双墩村境内的六安王大墓考古发掘现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汉墓考古发掘工作领队杨立新向记者证实,在汉墓发掘过程中,外藏室的一只铜壶里发现了陈酒。
杨立新告诉记者,去年10月,双墩一号汉墓的封土发掘结束,露出墓口。当时,墓葬积水已经很深,整个墓室几乎都被淹没在水下。现场工作人员用抽水设备将积水排干,对木椁墓室和外藏室进行清理。在外藏室里,工作人员发现出土的一只铜壶中还盛了满满一壶水。由于积水曾经漫过整个墓室,工作人员认为壶中为残存积水,遂将其倒掉了一大半。这时,工作人员把手伸进铜壶,意外地在其底部捞出一些米粒,与此同时,一股酒香味扑鼻而来。这时,才发觉铜壶里的液体可能是酒,遂赶紧把铜壶口封起来对液体进行保存。
据了解,铜壶在古代即是盛水或者盛酒的容器。据杨立新分析,此酒的成因可能有三种情况。第一,当初铜壶里盛装的可能就是同现代一样的蒸馏酒,米粒可能是积水后从别的地方漂浮并沉积下来的。第二,当初铜壶里盛装的可能就是米酒,因此有米粒沉积在底部。还有一种可能,即米粒粮食沉积在壶底后,自身发酵形成了酒。
目前,相关鉴定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上一篇:神秘的血渭大墓
下一篇:罕见汉代玉卮现身福州 甲午名将后人收藏
【玉璞集 YUPUG.COM】